撤市设区,品质即墨升颜值
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即墨全面对标青岛主城区
2018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即墨城市新姿容。
     把“聚力推进城市品质内涵提升,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贯穿始终,全面对标青岛主城区,落实美丽青岛三年行动计划,撤市设区后,即墨区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塑造更具特色、更加时尚、更富气质的“品质即墨”,城区“颜值”不断刷新,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宋祖锋 本报通讯员 于正阳
  生态宜居
厚描幸福底色

  暮秋的即墨马山公园,成为即墨市民近郊游的优胜美地,在公园内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游客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像这样的大型休闲公园,在即墨还有多处。围绕“品质即墨”的建设,即墨区着眼全局、科学谋划,主动对接融入青岛城市发展布局,推动城市现代化、品质化发展。在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特色街区打造、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用心用力,道路畅通、基础配套、拆迁改造等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绿化提升工程是“品质即墨”的基础工程。目前,即墨区建设了马山地质公园、环秀湖公园、盟旺山公园、滨海公园等8处大中型休闲公园和枣杭公园等14处街心健身休闲公园。一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长期被忽略的微小空间也被改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不仅如此,根据《“品质即墨”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今后3年,该区将按照“品质即墨”建设的要求,为城区四大出入口量身定制绿化提升“套餐”,提升城市门户形象。规划建设岘山公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9处大型公园,改造提升盟旺广场等4处公园和广场,建设提升14处街头游园及节点绿地,实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8.5平方米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蹄疾步稳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时下,走进即墨区龙泉街道台子村,俨然置身一幅悠然的村居图景。驻足村口凤凰桥,远可观莲花山含黛,近能听莲荫河叮咚,俯身游鱼戏水,抬头石渠石巷。作为即墨全区确定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一个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台子村日渐呈现在眼前。
  目前,即墨全区共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0个、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4个,并获得“省级生态市”荣誉称号。今年,即墨区统筹宜居环境、特色产业、党建文化、平安村庄、乡风文明五大工程,力争新创25个青岛市级以上示范村,确保65个贫困薄弱村、34个大沽河沿岸村庄全部达到青岛市级以上达标村创建标准。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加快推进无害化厕所改造。升级村庄供水管网,争取年内实现全覆盖。完成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开展清洁能源供热试点,力争中小学、卫生院等公共场所和新型中心社区全部实行清洁取暖。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设9处镇级规范化垃圾填埋场。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河库整治,推进畜禽粪污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智慧环卫”
成城市守护者

  从2015年开始,即墨区率先在全省创建了“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GPS等技术,对环卫工作的人员、车辆、事件处置和考核四大模块进行实时管理,使城乡环卫工作全面融合。目前,该区“智慧环卫”的覆盖率已达100%。在该区的“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中心,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垃圾箱、垃圾清运、环卫车具体位置等情况就会在大屏幕上显示得一清二楚。
  环卫工作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等管理瓶颈,特别是乡村垃圾,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只能依靠人工现场巡查,难免存在监控不到位、清运不及时造成的垃圾积攒现象。“智慧环卫”管理系统的实时监管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区在每一辆环卫作业车、监察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作业状态记录仪、油料监测仪、监控探头信息终端设备,所有环卫作业设施、作业路线集合于一张“电子地图”上。
  据了解,即墨区将环卫保洁划分为四级网格,以各个镇街为一级网格,镇街所辖的每个管区为二级网格,每个村庄为三级网格,各个村庄的保洁员为四级网格。即墨区给每个网格的管理员和巡查员都配备了“环卫通”手机,员工到岗、离岗时间,越界、脱岗、滞留情况在“智慧环卫”平台上一目了然。“四级网格”制度通过“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实现了环卫保洁的全覆盖和无缝隙,很好地杜绝了偷懒耍滑、推诿扯皮现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