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霍清林做客政府在线访谈
打造百亿级绳网产业基地
2015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霍清林。
   开栏的话
  2015年是惠民县承接融入滨州大发展、加快跻身全省先进县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和三严三实的元年。惠民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推进阳光政府建设,拓宽政民互动渠道,真正把县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建设成为公开政府信息,7月起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定期举行“在线访谈”活动。访谈共分为四部分:1、镇(街道)长(主任)谈发展。2、“书记、县长公开电话”办理情况。3、《政府工作报告》在身边。4、九大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实情况。
  近年来,李庄镇抢抓“两镇一区”战略机遇,按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大城镇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李庄镇还是全市第一批省级示范镇、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镇、第一批“黄三角”特色产业园区。7月23日下午,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霍清林做客“中国·惠民”政府网站,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建成“五个中心”
 争创“双百”园区

  霍清林介绍,打造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研发生产基地是李庄“十三五”期间的既定目标,这是镇党委政府高起点定位研究制定的重大决策,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在此前提下,李庄镇签约了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惠民国际绳网会展中心项目,提出了建成“五个中心”,争创“双百”园区、打造“一张名片”的思路目标,全力将李庄绳网做精、做优、做大、做强。
  建成“五个中心”:即加快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集专业市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科技研发检测、贸易洽谈、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一处国际会展中心、一处电子商务中心、一处科技研发中心、一处物流交易中心和一处质量检测中心,加快上下游链条的延伸,丰富园区职能,努力把市场引到家门口,让李庄绳网人不再疲于跑市场、跑销路,增加李庄绳网的市场话语权。
  争创“双百”园区:即在建成“五个中心”的基础上,经过2-3年的发展,推动绳网产业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产值100亿元,打造百亿级绳网产业基地,从量上实现大的提升和突破。
  打造“一张名片”:即在前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产业宣传,放大李庄绳网、李庄制造的品牌效应,将李庄绳网打造成山东省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推动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五方面加快绳网
 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镇政府将绳网产业提档升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霍清林介绍,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以建筑类安全网、密目网为主的绳网产业销售市场日趋紧缩,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部分企业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当前的形势,对李庄绳网产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但我认为更是一种机遇,对加快李庄绳网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镇政府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产品研发与科级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走高端化发展路线。年初,波涛公司自主研发的废聚酯瓶片长丝项目成功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企业成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实施出口带动。帮助具备实力的企业办理进出口自营权证,让更多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截至6月底,全镇进出口交易额达到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
  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镇上成立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加大了电子商务培训应用的培训服务,并组织参加市县级培训4次,省级1次,国家级1次。全镇入驻电商交易平台企业达到326家,其中入驻大型电商平台企业4家。1-6月份电商销售收入达到3600万元,同比增长312%。
  四是全心全意搭建平台。引入了中国惠民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已完成规划审批、土地整理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五是加快产业重心转移。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全民健身的热潮,积极调整战略方向,培育体育绳网这一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产业重心向足球网、篮球网、排球网、拔河绳、遮阳网等体育用网(绳)上的转移,全力打造李庄体育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李庄新区建设
 完成村庄环境整治

  霍清林介绍,对于今年的城建工作,李庄镇将围绕“民生城建 幸福李庄”的思路,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城区建设上。加快李庄新区建设,完成新区路网建设,完成实验中学、老年服务中心、新区文化广场等大型民生项目建设,加快青龙苑二期工程建设,让群众住更加舒适。
  二是在道路建设上。重点解决群众急需的道路工程,投资600多万元完成2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让群众出行舒适。
  三是在农业建设上。完成徒骇河关家段穿函建设,解决多年来该地1000多人口的排水难问题(已完成);实施归仁灌区节水灌溉配套工程和聂索蔡冯办事处万亩小农水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为农业增收保驾护航。
  四是在村庄建设上。结合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筹资2900余万元完成剩余村庄的整治任务,实现全覆盖,让村庄环境更加舒适。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文彬 本报通讯员 杨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