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更多触动转化为爱心行动
2015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亮
  小易两岁多时,父亲因患白血病辞世,半年后母亲改嫁。年幼的小易便跟着叔叔一块儿生活,可两年后,不幸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小易的叔叔李强被查出了尿毒症。如今5岁半的他早早地扛起了照顾家的担子,生活带给他不幸的同时,也赐予了他坚强。(《齐鲁晚报》8月7日报道)
  当许多同龄小伙伴脸上挂着甜蜜笑容的时候,命运对小易并没有展开欢颜。5岁多的他有了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担当。看了类似这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报道,相信不少读者会感到同情,内心无法宁静。同情是一种心痛,这种心痛是为了更多的不痛。
  同情弱者是一种人文情怀,而及时伸出援手,将触动转化为行动是践行慈善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一种责任担当。要知道,厚重的爱心不需要厚重的成本。对于广大读者和市民来说,捐出一个书包、一床被褥、十元或百元,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帮助小易的家庭,让温暖与贫困相遇,涓涓细流必将汇成奔涌的大爱,也必定会给小易的家庭“众筹”一个更加明艳的未来。同时,建议有关媒体开辟专门版块,定期报道小易这样懂事的孩子、不幸的家庭,引导更多人帮助他们,特别是呼唤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援助这样的弱势群体,让“小易们”得到更好的关爱和成长。
  贫困的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在物质上帮助他们,还应该密切沟通和交流,在精神和心理上多一些关爱,引导他们勇敢、坚强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用微笑和真情回馈社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