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工行营业室的老夏,邹平金融界的同
2017年10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提及工行营业室的老夏,邹平金融界的同行们几乎都有所耳闻,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老夏的一双手,它是一双国家级的点钞能手——粗壮的手指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右手大拇指已磨掉近1/3。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手指的严重变形源于老夏长年累月所从事的工作。年逾五十的老夏名叫夏国森,他自1981年参加工作,1990年开始担任邹平县行金库管理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干就是近三十个春秋。
  作为支行金库管理员,老夏主要负责县行7个网点以及建行、中行、东营、浦发、招商、兴业等几家县域商业银行的现金调拨工作。为了确保各网点的正常运营,他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到达金库,撤警后将各网点钱箱、中石油、新玛特等企业近百件款箱一一搬运出库,再与押运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所有网点关门后,他要等待押款车回来办理入库手续,往往最后一班押运车到达已过7点半,碰到特殊情况,要等到8点多。几十年来他风雨无阻,虽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始终坚持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密切配合同事,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与好评。因为他明白金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守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对得起这份信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所以自他担任金库管理员以来,二十余年从未发生过一次差错和事故。
  金库管理员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清点残破币。县域的几家银行有近50个网点的残破币集中在工行,特别是农商行,因为在各个乡镇、大村庄都设有营业网点,每天收入的残破币十分多。由于残破币大多受潮、霉烂,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根本无法使用点钞机,只能用手指一张张地清点,这是一项别人看来又脏又累不愿干的活儿。除了要准确清点张数外,还要将断裂、皱巴的钱币挑拣出来,仔细地粘好、整平。一把参差不齐的破币要经过清点、挑选、粘贴、修剪、最后扎把、盖章后才算大功告成。大家都夸老夏的手虽然粗壮但十分灵巧,经他“加工”过的残破币如同整了容一般,变得整洁而漂亮。同事们经常向他讨教点钞及清点破币的经验,老夏总是耐心指导,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
  工作中经常会有客户拿着残破币来营业室兑换,有鼠咬的、火烧的、虫蛀的,也有洗白了的、被污染过的,这些复杂情况柜员大多无法准确判断,而老夏就是钱币鉴定方面的专家。除了严格按照人行标准兑换外,他还要仔细辩别钱币真伪,尤其是已退出流通市场的第四套人民币存在许多假币,新柜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经他检验,这样的纸币有90%以上为假币,并果断进行了收缴,为净化人民币流通市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金库管理中,老夏始终能按照金库管理制度规定,保持库房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严格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款相符。在保障现金支付的情况下,压缩无效库存,减少资金占用,使资金有效利用、灵活调配。在支行上缴至市分行的残破币中,邹平支行每次都是数量最多、差错率最低、质量最高、手续最严密,各项指标都列居全市金融系统第一,得到了市人行、市分行的好评与表扬。粗略估计,近三年来他累计与现金管理中心上解下拨款箱300余车次,下拨现金近200亿元,上解完整券超8亿元,残损币近3亿元,约35000捆。每年投放内部网点、其他商业银行等现金超50亿元,为客户兑换残破币20余万元,为争揽同业存款贡献了积极力量。在近几年的旺季竞赛活动中,老夏多次被市分行评为“先进个人”,他也连续几年作为支行职工代表参加市行职工代表大会,阐述一线员工的心声。
  如今,各行寄库的款箱越来越多、越来越沉重,长期的搬运让已过知天命年纪的老夏有些感到体力不支。他在最近一次出库搬抬款箱时不慎扭伤了腰,行里领导多次劝他在家养病,但倔强的老夏凭着一股韧劲与干劲坚持带病上班,他说现在行里每个岗位都是满负荷运转,自己休假就意味着别的同事要替他多干些,他不能给大家添麻烦,趁着还没退休,他要将金库里的残破币多多整点出来,值好最后一班,站好最后一岗,为工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热。
  这就是老夏!三十几年如一日,像老黄牛一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出不平凡的精彩!
  本报记者 王忠才 本报通讯员 李勇军 向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