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山东

A05版:山东

A06版:济南

A07版:国际

A0809版:专版

A10版:文娱

A11版:乐动

A12版:青未了·随笔

A13版:身边

A14版:青未了·博物周刊

A15版:博物

A16版:专版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1版:太白湖·头版

HC02版:太白湖·看点

HC03版:太白湖·新城

HC04版:太白湖·家园

Ht01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2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3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4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5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6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7版:今日运河·专题

Ht08版:今日运河·专题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3版:今日潍坊·城事

K04版:今日潍坊·城事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社会

Q04版:今日青岛·区域

R01版:今日日照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W05版:今日威海·教育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城事

开工“零费用”,评估“打包办”

济宁区域评估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30日
一 纸 蝶 变  只 为 一 城
0531-85193700 13869196706
读者热线>>>
找记者 上壹点
2021.11.30
星期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仲乾 张珂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降费,济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零费用”改革,综合运用“政府统一评估”和“后置缴费节点”等举措,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核发施工许可全流程中,企业无需缴纳评估评审费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打造“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


  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办理业务。
  区域评估
评估事项打包办

  “我们的厂区建设项目,直接应用了园区大环评成果,不用另外单独聘请第三方编制环评报告,项目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了3个工作日,省钱省事还省时间。”济宁绎杰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荣说。 
  为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加快项目落地,助力全市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了《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推行区域评估替代项目评估审批服务。由政府出资提前对区域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环境影响、节能、地震安全性评价、水土保持、防洪影响等11类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评审,并将评估成果嵌入一张蓝图,区域内各市场主体直接共享成果,最大限度取消、简化和优化了审批事项,项目落地投产时间大幅提前。
  100天时间完成近20万平方米建筑主体的施工,对接洽谈了30余家意向入驻……作为山东省重大招商项目——济宁市智能终端产业园的高效推进,正是得益于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改革政策的实施。
  “针对这个园区,我们打破了原来单个地块单个评估的方式,推出了‘283’区域评估新模式。”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何平介绍,“283”区域评估主要是将土地测绘、土地价格评估两项前置评估事项、8项区域化整体评估及三项针对具体项目需要选择实施的评估事项并联审批同步推进,实现了“多评合一”,评估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园区入驻企业直接使用评估成果。同时,政府统一购买施工图审查、综合测绘等中介服务,企业无需再为相关评审事项缴纳中介费用。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陈恒彬表示,区域评估改革,变企业“申请后审批”为政府“申请前服务”,变“单个项目评估”为“区域整体评估”,变“企业付费多项评估”为“政府买单、一次告知”,大幅提升了园区项目审批效率,每个单项评估和审批时间平均节约用时60余天,企业评估费用降为零,为项目快落地、早开工,快建设、早达产创造了便利条件。
  截至目前,济宁市共运用“零费用”模式办理施工许可700余件,涉及免缴、缓缴相关费用共计约20多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其中仅济宁高新区就有38.25万亩土地实施了区域评估,30余家企业享受到区域评估成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改革让企业得到一份看得着、摸得到的时间账、经济账。
证费分离
项目开工零收费

  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成本一直是长期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按以往规定,企业需要在开工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这个证件的核发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伤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费用的缴纳相挂钩,也就是说办证之前,建设单位先得把相关规费缴齐才行,给企业周转资金带来了巨大压力。
  “以济宁市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项目为例,按照正常的收费标准的话,企业需要缴纳的配套费是500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000余万元。政策出台后,企业就可以缓交3个月的费用。”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二科科长孟凡举说。在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济宁市不再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伤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的前置条件,缴费和发证实现脱钩。推行告知承诺制,企业做出承诺后即可办理相应审批手续,相关费用可先“缓缴”或“延缴”,降低企业开工门槛,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进一步整合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将施工许可申请材料从原来的7件100多页压缩到一张电子申请表,实现办理施工许可“一张申请表、零费用、即时办结”,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企业节省了200万的评估资金,加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缓缴也给我们暂时腾出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流,缩短了建设周期。”济宁高新招商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钱坤说。
  据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一科科员张珂介绍,办理施工许可后,行政审批等部门将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和承诺事项核查,使审批与监管信息互通,实现“审批事项快准入、事后监管不放松”。
  为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不断在政务服务上做“乘法”。在全省率先启动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将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等13个部门承担的工程建设领域80个审批服务事项和相关的咨询受理、技术审查、现场勘查、审批发证等环节“整链条”划转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形成“一窗受理”“集成审批”模式。通过对接各部门业务系统,开发线上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一网通办、全程代办、并联审批、全程监督”。今年以来,全市利用工程审批系统累计审批780个项目的2789项业务,实现项目审批“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

拾金不昧好夫妻 热心民警助归还
  审批服务专区。
  本报济宁11月29日讯(通讯员 宋敏) 11月23日上午9时许,一对夫妇来到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分局南门口警务工作站,他们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请求帮忙寻找失主。正在值勤的指挥中心民警王申群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800多现金,卡证若干。
  11月22日下午夫妇俩骑车路过白衣堂附近,一低头发现地上有个钱包,里面有不少钱和银行卡。热心夫妇告诉民警:“交给你们,我也就放心了,麻烦你们帮忙联系一下,尽快还给失主。”说完,他们没有留下姓名骑电动车就离开了。
  民警立即联系失主秦女士,20分钟后,秦女士赶到警务站。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和证件,秦女士十分感激:“幸亏有警察同志和好心人的帮助,如果能找到那对夫妇,我得当面谢谢他们。”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刘凯平 组版:曾彦红 校对:汪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