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 看点
四好路
一条条纵横交错、舒坦开阔的村道、乡道、县道,仿佛一根根美丽的“珍珠链”,串起了太白湖新区掩映的一个个美丽景点。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四好农村路”方便了村民出行,成为当地的连心路、景观路、致富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太白湖新区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今年来,“四好农村路”路网延伸通达已完成1.5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完成16公里。
本报记者 邓超 孔贤 摄
C03 新城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个 新区招商频传好声音
C03 新城
家庭医生入户巡诊 医疗服务蛮贴心的
C04 家园
李白塑像落户大湖之畔 挖掘李白文化,新区文旅业发展增添驱动力
本报济宁11月29日讯(记者 邓超 通讯员 贾凌煜) 11月27日,高4.3米、身披斗篷、腰挂宝剑的李白塑像落户太白湖畔,济宁市民游客有了瞻仰李白、感受古济州文化的新平台,景区再添文化新地标。
“李白”身披斗篷,腰挂宝剑,昂首阔步。塑像高4.3米,底座高0.4米,通体花岗岩石材,重约20吨。塑像由中国美术学院当代国际公共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高标准打造,坚持协同性、文化性、唯一性、艺术性原则,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一千古名句所展现的文化内涵出发创作完成。
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成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李白塑像的树立渊源。公元736年,李白带着家人,从湖北安陆来到济宁,开始了长达23年的旅居生活。23年的岁月中,他足迹遍及齐鲁大地,写出了包括《将进酒》在内的50多首诗作,更留下了诗仙诗圣同游齐鲁的历史佳话。36岁来到济宁,59岁离开,李白人生中最成熟的一段时光都在济宁度过,给济宁市留下了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太白楼、太白路、浣笔泉、青莲阁、酒仙桥……这次李白塑像来到太白湖畔,意味着一种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此次揭幕仪式对于济宁和新区都有着尤为特殊的意义。
张成俊介绍,李白文化是新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李白文化、诗词文化也是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文化旅游业是新区231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区立足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景区提升工程,招引落地了方特、华侨城等全国领先的文旅品牌项目,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区文旅产业的奋斗目标、主体框架越来越清晰,发展势头、发展机遇都非常好。太白湖新区将发挥诗仙李白的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为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强的驱动力。下一步,太白湖新区将以“梦回太白”为主题,积极与大型文旅集团合作,开发歌舞实景演出、灯光秀表演等游乐体验项目,不断增强新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1月24日,太白湖新区召开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议。济宁市经委系统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左振苍带领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到会巡听指导。区党工委书记展鑫主持会议,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广州,太白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郭利锋,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11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环委主任委员陈颖带队来太白湖新区对建筑业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区党工委书记展鑫,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昭峰,区属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陪同。
◎11月26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广州带队督导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区管委会副调研员陈运动,区属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本报记者 邓超 整理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汪泷
济宁太白湖新区官方微信
济宁太白湖新区政务网
扫码看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