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咋就过成了情人节 |
民俗专家称七夕原本是农时节日,并不关乎爱情与婚姻 | |
- 2013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2日,黑虎泉北路一家鲜花店,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花束礼盒。 本报记者 王媛 实习生 宛蓉 摄 |
|
中国传统的“七夕”来了,但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节日的真正含义。情人要的是浪漫、商家要的是营业额,打起爱情的名义促销,让“七夕”成了促销节。民俗专家表示,七夕其实无关爱情与婚姻,纯粹是商家炒作出来的。但在世俗冲击下,想恢复传统节日的传统味道似乎很难。
本报记者 赵伟 实习生 徐超超 张艳华
商家热炒国产情人节 随着“七夕”到来,很多精明的商家掘金“浪漫经济”,各类促销活动高潮迭起。在这个被很多商家定义为“情人节”的日子,鲜花预订首当其冲的火爆,花店里忙得不亦乐乎。 洪楼西路金达莱花艺老板称,店里的玫瑰花预订早就开始了,这几天销售量也是平时的好几倍,花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前几天订还是六块一枝,临近节日就涨到八块,情人节当天,价格会更高。” 商场和超市的“七夕”味道也是非常浓厚,不少商家打出“七夕,定格幸福”、“甜蜜七夕”等宣传标语,与情侣有关的巧克力、首饰玉器、服装等商品的促销也是接连不断。不少首饰以低折扣吸引消费者,用7.7折应七七之名;还有商家甚至推出七夕买首饰放飞萤火虫活动。 各大餐厅也开始了七夕晚餐预订,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供情侣参加,不少洋餐厅也来分节日经济的一杯羹,文化西路的一家麦当劳店专门在店内设置一面“爱”的告白墙,打出“浪漫七夕,啡你莫属”的咖啡宣传标语。 传统节日都成了一个味 实际上不仅七夕,中秋节、端午节乃至于春节,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都成了商家促销的节点。这些炒作以定义七夕为情人节一样,让过节的市民感觉传统的味道没有了,节日也是越过越没味。 11日,在各大商场内,不少情侣兴致勃勃地在服装、化妆品柜台前,为对方挑选礼物。在一家银行上班的王先生称,过节也没啥安排,就是逛逛街,吃顿饭,看个电影,就算过了。“平时周末我们也都是这么过,七夕也没什么不同。”记者调查发现,一年两个情人节,不少年轻人大都表示“没有什么新鲜感”,西方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同样过法,已成为一个呼朋唤友出来聚一聚、联络感情的由头。 “现在过节没以前有意思了。”在济南工作的李女士说,她老家在天津,小时候过七夕有这样一个风俗,会跟着姐姐去别人家偷菜,拿来包饺子。“现在都没有这种有意思的活动了,送点东西也就算过节了。” 过节吃、喝、玩、乐,这些都需要花钱,这也让一些年轻人既期待又无奈。刚参加工作的陈兆兴,每月工资还不到3000元,这次的七夕情人节计划和女朋友一起游玩、吃饭、逛商场。“一个月的工资都得花掉,节日真是成了‘劫’日。” 山东没过七夕节传统 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据了解,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七夕被当成了年轻人表达爱情的日子,被越来越多的过成了中国情人节。 “现在的七夕少了文化底蕴,已是‘旧瓶装新酒’。”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的刘宗迪教授介绍,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原本是一个农时节日,并不关乎爱情与婚姻。“山东地区也基本没有七夕节的传统文化风俗,文化风俗保存较好的是陇南西和地区、浙江一带。” 不少市民也是感觉越过越没有味道了。刘教授认为,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系。“以前过节一般是几世同堂,大家庭气氛浓厚,比较热闹;现在家庭结构越来越小,也就没有过节的气氛。”刘教授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缺乏那种庆典性的活动和狂欢,而西方传统节日有宗教背景,一般是城市社区一起过,有大型的庆祝活动,相对保存得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