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证首日,106只狗狗领“身份证” |
芝罘警方称,9月12日前未办理电子注册的,将按照无证犬只进行收容 | |
- 2013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狗狗植入芯片后,便可扫描到关于它和主人的详细信息。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 | ◥办证首日,不少狗狗有了电子注册准养证。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 | 准养证上会登记主人信息和宠物资料。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
|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侯艳艳 通讯员 刁乃松 福基) 12日是芝罘区集中整治犬只的第一天,13家犬只免疫注册点正式开始为犬只电子注册办理准养证。记者走访部分注册点了解到,首日不少注册点显得有些冷清,13家办证点共为106只狗进行电子注册。 在环山路爱宠苑宠物医院,上午10点,已经有5名市民陆续领着爱狗来注册。“我先为小区居民带个好头。”住在白石路附近的李女士说,电子注册后爱犬就有了“身份证”。“很多人养狗,不喜欢就扔掉,很不负责任,给狗注册后,对养狗人士也是一种约束。”李女士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市民称已经给犬只打过疫苗,却由于没带狂犬疫苗免疫证明,最终没有进行电子注册。 在二马路旺旺宠物医院,上午有两名市民前来注册。“有些市民感觉没必要打疫苗,还有的周一上班,要挑合适的时间来打。”工作人员说。据了解,二马路珍爱宠物医院上午为3只犬进行注册,黄务立交桥附近的爱尔宠物医院位置相对偏远,仅为一只犬完成注册。 “办证首日,很多市民还在持观望态度,一个月内不办证的犬只将被送到收容所,希望市民尽快到注册点办理。”芝罘公安分局民警介绍。 “犬只电子注册首日,市区中心区注册点要明显好于边缘区的注册点,但注册后到派出所领取准养标志牌的犬只有十多只。”芝罘区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 芝罘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提醒市民,芝罘区犬只集中整治行动为期一个月,市民在9月12日前未对犬只办理集中免疫和电子注册的,将一律按照无证犬只进行收容。广大市民可以对无证犬和流浪犬只进行举报,芝罘区犬只收容中心举报电话:6817189。 办证首日,持观望态度的市民仍有不少。“以前给狗办过证,但小区一些没办证的狗也相安无事,没有被处理。”市民孙女士担忧,这次给狗办理“电子身份证”落实不到实处。“倘若政府部门动了真格,将不办证的统一收容,我们就会响应号召,毕竟150元钱也不算贵。”孙女士说。 办证很麻烦吗?在爱宠苑宠物医院,记者跟随蝴蝶犬“球球”体验了它办理电子身份证的全过程。从给它体检到完成电子注册发放准养证,需要25分钟。 “球球”全身白色,眼睛黑亮,它在宠物医院露面后,博得很多爱狗人士的喜爱。今年3月,“球球”已经注射了狂犬疫苗,因此省了打疫苗的步骤。 上午9点40分,“球球”的主人王女士将它送到诊室,称体重、测体温,医生检查没有异常后,开始在电子扫描仪里输入“球球”主人王女士的个人信息。王女士的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身份证号,一一被输入到扫描仪内的犬只管理系统。随后,“球球”的体重、性别、种类、出生年月也被一一输入系统。 开始给“球球”植入芯片时,“球球”并没有紧张地发抖,芯片很快植入体内。用扫描仪轻轻一扫,屏幕上显示出了“球球”的编号信息。 接着到电脑拍照环节,“球球”被放在椅子上,经过好一番“诱惑”,“球球”才同意乖乖地接受拍照。工作人员此时已累得满头大汗,填完狗狗的准养证信息,才完成整个注册工作。记者看了一下时间,给“球球”完成注册,花了工作人员整整25分钟。 记者探访 体检到注册,用了25分钟 医生提醒 芯片植入首周,别给狗狗洗澡 12日,106名市民为狗狗注射了芯片,打了狂犬疫苗。宠物医院医生提醒市民,植入芯片一周内,不能给犬只洗澡,建议市民给狗狗洗澡后再带到定点机构植入芯片。 二马路珍爱宠物医院医生提醒市民,遇到下列情形的犬只暂时不能进行免疫注射和植入芯片:3个月以下的幼犬;患病或体况较差的;怀孕及产后一个月内的;体温不正常的;一周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的。 医生提醒,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周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尽量少与其他犬只接触。由于耳后植入芯片处需要一段时间愈合,一周内不能给犬只洗澡,避免引起感染。 办证花絮 给狗狗办证,挑选吉祥号 “money”是一只纯种雪纳瑞,如今已9个月大。为了给爱犬办出这张电子身份证,张女士来到爱宠苑宠物医院,还为狗狗挑选了一个“吉祥号”。 “money快到奶奶这里来!”张女士亲切地呼唤着可爱的雪纳瑞,对她来说,雪纳瑞不是自己养的一只小狗,而是她的家人。“我不开心了它会逗我,我生病了它也伤心。”张女士说,一天她生病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可爱的狗狗用嘴叼起手机,放到了她的手边,她感动得几乎落泪。 记者看到,在给“money”打芯片时,张女士特意请医生给爱犬挑了一个“吉祥号”。最终,她挑选了尾号“7348”作为爱犬的编号。 “如今它有了身份证,我更放心了。”张女士说,“money”可能是小区里第一只电子注册的犬只,她会帮忙宣传这一政策。 本报记者 侯艳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