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群 老济南的茶园为喝茶娱乐的地方,人群扎堆,颇为热闹,尤其逢年过节,更是人声鼎沸,格外红火。当时的茶园分为两类:一类说书,演唱大鼓弹词,为曲艺场所,如经三路的吉庆茶园、安乐茶园等;一类唱戏,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实际就是戏院。这里所说的茶园,是后一种。
在茶园里,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听戏;品茗听戏只付茶资,实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为茶钱里就含着听戏的费用。济南老城内,清末先后有富贵茶园(后改富贵大戏院)和闻善茶园。富贵茶园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地址在司家码头。闻善茶园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位于钟楼寺街。该园仿北京广和戏院而建,正楼、旁楼、包厢、散座、池子等一一完备。戏台前为八仙桌,周围八张骨牌凳,古香古色。当年,济南颇有影响的“庆乐班”和“易俗社”,经常在这两处献艺。闻善茶园经理陈瑞麟还以重金屡邀北京、天津、上海的名角王玉芳、葛文玉、梁俊圃等来济演出。 光绪三十二年(1906)1月,济南商埠建成,正式举行开业典礼,统管商埠诸项事务的商埠总局设在五里沟。五里沟是济南开埠时保留在商埠内的一个村庄。这里曾有一条排洪大沟,与古历城的直线距离为五华里,故名。明末即有人在此建房居住,清末已形成村落。开埠以后,五里沟南邻经二路,北为胶济铁路货场,东靠万紫巷,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中外资本涌入,商号崛起,人口陡增,娱乐业应运而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庆商茶园在五里沟开业。庆商茶园为楼房,在这里演出的是“档子班”。班主于宝良,演员全都是女的。所谓档子班,即如清人孙点《历下志游》所说:“济南多女乐,土人名为‘档子班’。班首蓄三五雏娃,日日教唱京徽名剧。慧者年余即可登场,否则期以三年亦可奏技。生旦净丑,各视其才。”清代政论家王韬对济南的档子班评价颇高,他在《淞隠漫录》之《东部雏伶》一文中说:档子班“所演杂剧,足与菊部诸名伶相抗衡”。这个档子班演出剧目昆乱俱备,但唱工戏多,武戏少;折子戏多,本戏少。班中有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肖月来,扮相与唱工俱佳,红火一时,班子便起名叫“肖月来班”。班中武生云均红功夫过硬,演《双镖记》抬脚朝天时,脚小靴小,姿势优美满堂红。 宣统元年(1909),小商乐茶园在经一纬三路通惠街东口开业。民国初年改名兴华茶园,上世纪二十年代叫聚华戏院,上世纪三十年代称北洋大戏院。建筑为砖瓦水泥构造,座位楼下500个,楼上750个。马寿荃任经理,组有七十多人的演员班底。该班底以协助外地艺人来济流动演出为主,并以接聘外地著名京剧演员名震济南。“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常在此落脚献艺。1937年“七七”事变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言菊朋、裘盛戎、李多奎等多次在这里演出。他们大都是原班人马出演主角和重要角色,由剧场班底配演二路角色,如刘化鹏、安庆顺、傅金麟、吕英超等。此外,还有花脸蒋少奎、武生袁金凯、武旦俞砚霞等,均属上世纪四十年代北洋戏院班底中的主力。庆乐班也常常在这里演出。解放后,这里改为人民剧场,现在重叫北洋大戏院。 1916年,咏仙茶园在升平街之北的咏仙里开业,创办者是侯永魁。咏仙茶园建筑设施正规华丽,它仿照上海“丽水台”、“一洞天”戏院的样式而建,为四合楼群,中间盖有白铁皮罩棚,钢筋水泥结构,设备新颖,内部宽敞舒适,拥有800个座位。观众厅内,一面是戏台与化妆室,其他三面皆为青楼包厢。门口雇用印度巡捕把守,人称“洋戏园子”。 董氏父子的“庆乐班”也在这里演出十几年。庆乐班是济南最早的科班,成立于1894年左右。庆乐班传科三期,即“大庆乐班”、“小庆乐班”、“小小庆乐班”。一、二期由董锡珍(艺名董秃)主管,到第三期时由其子董庆海经办。董锡珍是河北献县人,从小唱河北梆子,工小花脸。董庆海不擅演唱,擅司鼓,是南北驰名的司鼓手。第一期唱河北梆子,第二期梆子、二簧兼有,第三期以京剧为主。庆乐班地址在南城根,所收二百名艺徒均来自董班主的老家河北,大者十三四岁,小者只有八九岁。出科的学生有名者如旦角青菊花、白菊花,净角王心诚,文丑胡凤亭等。常到庆乐班搭班的名角有孙菊仙、肖兰英、雷得宝、贵俊卿、马富连、宁顺来等。 1919年,风顺茶园在新市场内开业,这是济南最后一个演戏的茶园。再往后,此类茶园就改称戏院了。但淄博等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有演戏的茶园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