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超 在省中医西院区内科门诊的楼上,也许人们不曾发现,每个周三和周六早上的七点半之前,一个熟悉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这里,她迈着从容的步伐,笑盈盈地走进科室。她就是令人尊敬的张连惠张教授。张教授经常是第一个来到内科门诊,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八点看病前给学生们讲授知识,传授经验,教育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病人治病。为了争取这宝贵的半个小时,张老师放弃乘坐医院班车,每次早早出门,独自坐公交车上班。 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位近80岁的老人为何如此执着?用张教授自己的话说:“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愿在我有生之年将我的所学所悟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以后个个都成为一名称职的大夫。” 张教授早年立志学医,在学医期间挑灯夜读,虚心求教,勤于实践。“有志者事竟成”,她最终成为了山东中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及教学工作,笔耕不辍,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她现在已是79岁高龄,虽然早已退休,但依然履行着治病救人的宗旨,坚持奋斗在医学工作岗位上。 张教授作为一名医生,医术医德颇受好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大医精诚》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张教授即是如此,对待病人如亲人一般,每次都认真负责地对患者说:“我拿你的病当我的病来治。”给每个病人诊病都仔细斟酌,对病人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曾有一位女病人来就诊,自述前几日刚刚做完流产手术,因为身体虚弱而感冒,自服药物后引起胃不适、恶心、呕吐。教授仔细斟酌后,认为这是早孕反应,让她做个尿妊娠试验,可病人坚决否认,不肯配合,教授再三坚持,最终病人只好遵从医嘱,检查结果是阳性,后经妇科彩超进一步确诊,妊娠已经三个月。原来是某医院未使此患者流产成功。张教授看病,从望诊、问诊开始,看病人的面容、表情,看病人的衣着装扮,详细询问,认真检查,对经济确实困难而又需要吃药治疗的病人,她总是本着少花钱能治病的原则,谨慎开药,尽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张教授始终认为,“乐观是治疗慢性疾病的一剂良药”,情绪的好坏对于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乐观的情绪既可以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又可以增强药效,促进疾病的恢复;还可以减少服药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故而张教授看病尤其注重心理疏导,每次都能让来时愁眉苦脸的病人高高兴兴地回去。对于更年期的女性,鉴于诸多因精神受刺激而致悲剧发生的惨痛教训,张教授更是不厌其烦,耐心地疏解开导,努力做到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积极地生活,同时不忘做男方的思想工作。看到张教授每次都那样耐心地对待病人,有位病人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这些学生说:“跟张教授学医要先学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