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美丽的滨海广场,最近来了一批新客人,9棵300-500年树龄的老枣树在这里扎根,给这片崭新的景区增添了一份古朴和庄重。初夏,和煦的海风拂过黑色、苍老斑驳的树皮,新芽在枝干上欣欣然绽开,一片片嫩绿的透明叶片还很拘谨,在纯净的蓝天下像些不知所措的孩子,但是这古枣树生命的显现,给了爱心人士无比的快慰,这些远道而来的古枣树在异乡焕发生机,真正见证了人们对古树赤诚的爱与追随。 古枣树来自无棣。无棣自古种植枣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唐代最盛,素有“华夏枣都”、“中国枣乡”之称,目前发现最早的一棵枣树称“唐枣”,为公元621年所栽,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当地被尊为“寿树”。千百年来的不懈养护,古枣树在当地蔚为壮观,几百年的枣树随处可见。枣树在维护过程中又因其特殊的“开甲”技术,使得枣树树干遒劲、疤结饱满,造型复杂多变,加之枣树生长缓慢,胸径30厘米,树龄就要在300多年左右,木质坚硬,艺术价值很高,许多爱好者垂涎于此,趋之若鹜。同时,民间有“雷击木”辟邪之说,雷击枣木更是其中的上品,砍伐者众多。加之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的崇尚古树之风,南方各地也纷纷来私运古树。凡此总总,被各种目的所驱使,也因当地老百姓对古树保护意识不足,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无棣古枣树被砍伐、盗运,古树迅速流失,数量锐减。 当地百姓为此忧心忡忡,一个偶然的机会,烟台的有识之士见证了古枣树面临的危机,与当地村民联合,毅然斥资在当地建设了“千年枣园”。自2014年3月起,仅1个月的时间,在无棣县各家各户的枣园、村民的房前屋后搜寻、收集了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枣树200多棵,在首期20亩专属土地上集中管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古枣树永远留在无棣的土地上,把这些珍贵的、不可复制的财富留给这片地上的人们! 为了唤醒人们对古枣树的关注与爱护,爱心人士又将其中的9棵古树无偿捐赠给了烟台滨海广场管理处,在这里建起了烟台(无棣)千年枣园,让这些古树在异乡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让人们共同见证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唤起更多的人来关心、爱护古树,珍惜这些活着的历史见证。 古枣树同许多历史的遗迹一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见证,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每年结出来的累累果实,更多的是承载了千百年来历史沧桑,是几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记录。你看那一道道深深的甲痕,一丛丛密布的结虬,哪一个不是在演绎一段人与树生命的顽强与抗争;一层层爆裂的老皮,哪一层不是在剥落战火与和平的晨昏时光;千百年的风雨雷电,雪霜侵蚀,岁月把它们深深地雕刻在古树上,它无声,但与它相对,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深沉的力量与震撼,穿过历史烟尘而来的它,不由得让你心生敬畏,心里的浮躁与焦灼,在它们面前瞬间荡然无存,心里的浅薄与稚嫩会让你羞于与它直视。 爱护古树,就是爱护生我养我的土地,也是在呵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多变的时代,在转型的社会,在人们恍恍惚惚的迷茫里,在迷失了快乐与追求之意义的心灵里,我们需要古树的执着与顽强,需要这份不求虚无缥缈、荣华富贵的精神,需要一份坚守,需要这份深沉的警醒,需要这种无声的力量,需要这份精神的引领带我们穿过岁月的颠簸,找到我们应该坚守的精神家园。 古枣树,见证了爱心人士的爱与追随,也见证着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与回归,这,便是保护古树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