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仍未攻克的难题
发病率虽低,但胎儿分娩出前发病死亡率达八成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晓丽    

  近日,“湘潭一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不幸离世”的新闻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随后,湘潭医院表示,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未能抢救成功。一时间,有关“羊水栓塞”的内容在微博、微信被广为转发。究竟“羊水栓塞”是怎么回事儿?凶险在什么地方?
  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所谓羊水,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囊内的液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的时候,第一个靠的就是经由脐带与胎盘传输所带来的养分,而第二个就是靠着羊水里富含的蛋白质。胎儿必须不断喝下羊水来供应身体所需的养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蛋白质。然而羊水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胎儿自己所排出的尿液。
  正常情况下,羊水是被封闭在羊膜囊内,由于母体和胎儿之间存在着胎盘屏障,羊水是不能与母体的血循环系统接触的。在分娩或其他损伤的情况下,母体和胎儿的胎盘屏障可出现缺口,此时,羊水进入母体的循环中也就成为可能。
  羊水栓塞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到十万分之六之间,起病急骤、来势凶险,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儿分娩出前的短时间内,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此外,羊水栓塞也可发生在妊娠早期或中期流产时,这时一般病情较轻,死亡率较低。
  易引起多器官衰竭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通过阻塞肺小血管,引起变态反应。
  羊水内的物质形成栓子,经过肺动脉进入肺循环,阻塞小血管,并使肺小血管痉挛。同时羊水有形物质激活凝血过程,使肺毛细血管形成弥漫性血栓,进一步阻塞肺小血管,使得肺通气、换气量减少,引起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急性右心衰竭,继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女性在妊娠时母血呈高凝状态,羊水中含大量的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后就会在血管内产生大量的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大量凝血物质的消耗,产妇血液系统将由高凝状态迅速转变为血液不凝固,极易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由于血液无法凝固,这时即使大量输血也无法纠正失血。
  未找到有效预防措施
  迄今为止,羊水栓塞还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问题,发病原因到现在也并不明确,因此没法预防,也无法通过检查提前获知。北京协和医院曾经成功抢救过一例羊水栓塞产妇,摘除了子宫,也没能保住孩子,光输血就输了一万多毫升。
  目前一般认为,羊水栓塞是由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质,例如胎脂、胎粪、胎儿皮屑等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
  高龄初产妇和多产妇(易发生子宫损伤)、自发或人为的过强宫缩、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剖宫产术等均可诱发羊水栓塞的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