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与石泰岩饭店的香肠歌
泰戈尔、柳亚子等都曾下榻过这家德国旅馆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拉贝
   □魏敬群
  1937年8月28日,拉贝从秦皇岛出发,或陆路,或水路,9月初辗转来到济南,被德国驻济领事馆安排住进石泰岩旅馆。“这家旅馆以其美味的香肠而闻名,那里的人唱道:香肠香肠好香肠,济南府有好香肠;牛肉牛肉小牛肉,济南府有好牛肉。德意志人有二十,一个没留多可惜;领事先生多忙碌,好肠好肉没口福。”石泰岩旅馆是由德国人石泰岩在1904年创办的,位于胶济车站南侧的大马路。中外名人和政要来济亦多住于此。印度诗人泰戈尔、美国教育家杜威、中国军事家蒋百里以及文化名人胡适、柳亚子等,都曾在此落脚。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1908年来到中国,长期生活在南京。1931年至1938年前后,拉贝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军队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和一些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作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被南京市民尊为“洋菩萨”。
  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曾来过济南。1937年6月,他与妻子到北戴河旅游避暑。去后不几日,北平卢沟桥“七七”事变发生,拉贝欲赶回南京,却无法买到机票,只有从天津乘船到烟台、青岛,再乘胶济铁路的火车到济南,然后转乘津浦路的火车,才能回去。
  拉贝8月28日从秦皇岛出发,或陆路,或水路,9月初辗转来到济南,被德国驻济领事馆安排住进石泰岩旅馆。“这家旅馆以其美味的香肠而闻名,那里的人唱道:香肠香肠好香肠,济南府有好香肠;牛肉牛肉小牛肉,济南府有好牛肉。德意志人有二十,一个没留多可惜;领事先生多忙碌,好肠好肉没口福。”(见《拉贝日记》)
  石泰岩旅馆是由德国人石泰岩在1904年创办的,位于胶济车站南侧的大马路(今经一路)。前后两个院,前院是二层楼房,后院是平房,总共有五六十间房屋。旅馆有50张床位。同时设有餐厅,亦对外营业,称石泰岩饭店。石泰岩旅馆(饭店)主要为驻济的外国人尤其是德国人服务。1927年出版的《济南快览》记载:“德人石泰岩所设之旅馆,完全为西洋式,兼营餐馆及牛肉之贩卖,每日房金自八元至四元。旅济之西洋人多寓于此,盖得言语习惯之便利,中人鲜有入者。平时宴客,须先日通知,当日就食,须按定时,否则不备也。”
  中外名人和政要来济亦多住于此。印度诗人泰戈尔、美国教育家杜威、中国军事家蒋百里以及文化名人胡适、柳亚子等,都曾在此落脚。后来,胶济车站楼内开设的胶济铁路饭店,亦由石泰岩担任经理。石泰岩饭店以德式菜为主,名菜有煎牛排、红炖牛肉、咖喱牛肉、铁扒鸡、牛尾汤、鸡蓉鲍鱼汤等,冷菜有沙拉子、奶油栗子粉等,还可以吃到在济南难得一见的冰激凌。
  店中的红炖牛肉鲜嫩味美,食客吃完一份可续添两三份,不另收钱。于是,不少食客进去往往只要红炖牛肉,不点别的菜。到了后来,店里便不经常供应此菜。其实,该店最出名的是香肠。店里名叫马斯沙兹的大厨有一手制作德国火腿肠的绝活。德国香肠举世闻名,纽伦堡香肠、法兰克福小香肠、巴伐利亚白香肠、图林根红肠、黑森碎猪肉冻香肠、柏林番茄咖喱煎香肠……马斯沙兹最擅长制作黑森林火腿肠,这种香肠呈玫瑰色,切成薄片,平整坚挺,吃到嘴里鲜香醇厚,回味悠长。曾有一位叫杨庭珍的山东齐河小伙儿,在店里帮厨时偷师学艺,掌握了制作香肠的绝技。后来,杨庭珍在天津、秦皇岛开设店铺,“杨肠子”之名传响京津,至今仍是河北著名品牌。
  1929年,石泰岩回德国,由另一位德商萨德继续经营。萨德深谙烹调技艺,一时顾客盈门。尽管餐费昂贵,午餐、晚餐每份2元5角,早餐每份1元,仍然经常满座。他善于经营,设立了自己的宰牛场,派人到段店集上专门买小牛,回来宰杀,可免屠宰税。有时无牛可宰,便到附近的卍字巷(今万紫巷)商场采购,只要里脊和外脊。他所制作的红肠、血肠、火腿肠均味美可口,享誉本市,行销外埠。
  拉贝听到的店中中国人所唱歌谣中有“德人一个不留,领事先生忙碌不堪”等句。为数不多的德国人当时离开济南,很可能与中日开战,德国保护其侨民有关。拉贝在回到南京后,德国大使馆也曾敦促其撤离。据《济南外事》一书记载,到1938年在济外侨有4347人,无一名德国侨民。而到了1944年,外侨达49101人,其中,德侨有107人。看来,包括石泰岩饭店人员在内的一些德侨,是在撤离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返回。德国领事海司先生忙得连石泰岩的牛肉和香肠都无法抽空来吃,大概也是由于战争的缘故吧。
  1945年,德、意、日战败,二战结束,石泰岩饭店的德国经理、司账、厨子一律被遣送回国,石泰岩随之歇业。
  拉贝先生1938年回到德国,二战后曾被苏、英逮捕,释放后,生活拮据,南京市民和国民政府每月给予钱粮接济。1950年,拉贝在柏林患中风逝世。
  半个世纪后,《拉贝日记》公之于世,这位戴着眼镜,神色严峻的秃头先生,才如传世英雄般从历史的迷雾中向我们走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