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挖洞”的日子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世亮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毛主席做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部署,其中“深挖洞”就是修建防空洞。作为一项战备措施,任务很快就下达到最基层的各单位和分社(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
  那时我因病没能下乡插队,关系已转到分社,个人身份也由学生变为“待业青年”。分社组织社会闲散人员挖防空洞,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参与挖洞的人每月发十五元生活费,同时,粮食计划补到每月四十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自食其力地有了收入,心中十分高兴。分社领导还承诺:表现好的待业青年将优先考虑安排工作,这更使我们觉得有了奔头。
  记得当时分了几个施工小组,我们几个男女待业青年作为“壮工”跟随一位姓吴的瓦匠师傅干活。吴师傅是房管所的正式职工,虽然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却比我们成熟多了。印象中他穿一身泛白的蓝帆布工作服,头戴一顶当时很时髦的军帽,裤子后兜里塞着一副手套,一副标准的工人阶级形象,令“待业”的我羡慕不已。
  从此,我们每天相聚在四五米深的地下一起干活。开始主要是挖土运土,就像煤矿工人打通巷道那样。工具只有铁锨、洋镐、扁担和条筐,一般是男生在前面挖土掘进,女生在后面将土收到筐里抬到出土的竖井下,挂在绳钩上喊一声,地面上的人就用滑车把土筐拉上去,每天如此。活虽然很累,但在吴师傅的带领下,一帮年轻人有说有笑,干得很欢实。
  防空洞挖到一定的程度,为防止塌方,要及时砌墙发碹,这是吴师傅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干活非常利落,我们几个人搬砖、和沙浆供他一人还有些吃力,吴师傅右手拿甩子(砌砖工具),先将沙浆摊好,左手捡起一块块红砖飞快地铺在沙浆上。而在拿起每一块砖的同时,他还要把砖横转竖抛地选择一下,以便让最整齐的一面朝外。砖墙在吴师傅的手下迅速长高延伸,等砌到一定长度,便在两侧的墙上支起拱形胎具开始发碹,不用说,这更是个技术活。
  有时,吴师傅也让我学着砌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很快顶起了半个老师,红砖、甩子在手里也能玩得有模有样了,并且可以大声地指使别人。
  这样的日子一晃两年,其间由于整天待在地下,如有机会到地面晒晒太阳便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而在大伙的辛苦劳动中,我们那一片街道的地下建成了复杂而完整的防空设施,下到洞里,有主干有分支,长长的甬道两侧分布着许多独立的仓室。我们分社的防空洞除自成体系外,还与相邻街区的防空洞相连接,如不熟悉情况在洞里极易迷路。听说有位分社干部独自下去视察,结果迷了路,转了两天才找到洞口走出来。
  防空洞工程接近尾声,分社领导没有食言,开始一批批地为待业青年分配工作,“地下工作者”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我也上到地面,有了工作。  这一段“洞中岁月”是我人生中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它让我初尝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用现在的话说:累并快乐着。后来虽然不挖防空洞了,但我一直非常渴望晒太阳,甚至在盛夏我都愿意在灼热的阳光下行走,这一习惯保持了很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