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山”迷踪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耿仝
  济南古代有一座“庙山”,仅见于史书,现实中却无迹可循。庙山一名,载于北宋《太平寰宇记》:“庙山,在县东南十里。按晏谟《三齐记》(即《齐地记》)云县东南山,后人思舜之德,置庙于此。”由其转述晏谟《齐地记》的内容可知,庙山一名最晚在南燕就已经存在了,其名源自山上的舜庙。据元《齐乘》记载:“庙山,府城东南十里。《三齐记》云,因舜庙得名。遗山《济南行记》作妙山,非是。”可知最迟在元代,“庙山”就已经不知所踪了。清光绪年间修撰的《山东通志》及后来的《续修历城县志》,则因庙山失考久矣,干脆不再单列庙山条目。“庙山”的存续时间,大体就在晋至北宋间。
  庙山的方位,在志书中也是漂移不定的,有的说在城东南十里,也有的说在城东十里。宋《太平寰宇记》云:“庙山,在县东南十里。”元《齐乘》云:“庙山,府城东南十里。”明崇祯版《历乘》云:“庙山,城东南一十里。”早期提及庙山的志书多持此说,都是源自《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庙山在城东南十里一说可信。明嘉靖版《山东通志》、万历版《山东通志》皆记为:“庙山,在府城东十里。”康熙版《山东通志》载:“庙山,在府城东十里。”明末清初的方志多持此说,皆沿袭嘉靖版《山东通志》的记载,系嘉靖本《通志》脱字之讹。至道光版《济南府志》已改回东南十里,故庙山在城东十里一说不足信。
  庙山究竟是济南的哪座山呢?史上或言语含糊,或无据推测,并未形成统一看法。有的志书认为庙山即荆山,乾隆版《历城县志·山水考一》:“禹登山又西北而东北分者为荆山,荆山疑即古之庙山。”还有一种推测认为庙山即历山,也就是今天的千佛山。这是近世出现的一种看法,依据是庙山跟历山都有舜祠,但宋《太平寰宇记》同时记载了历山、庙山,并有明确的方位里程,很显然并不是指同一座山,千佛山一说是主观臆断,并无实据。
  无论志书如何众说纷纭,真实的庙山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确实存在过的,是东南某山特定历史阶段曾使用过的名字。揭开庙山的真实面纱,当从庙山所建之“庙”入手。《太平寰宇记》引晏谟《齐地记》曰:“后人思舜之德,置庙于此。”很显然,庙山之“庙”是祭祀虞舜的“舜庙”。庙山之“庙”很古老,至少在十六国时期就存在了,位于南郊且建于山上。这里透露出来的特定含义,不仅仅是“后人思舜之德”这么简单,而是有目的立庙奉祀。舜庙不是佛道寺观,其址一定会在城南最高峰,这是先秦近天祭祀的孑遗,也是早期山上立祠的规律。
  乾隆版《历城县志》云:“大孤山北为佛慧山,自禹登山之下无高于佛慧者。”查广义历山诸峰,千佛山(历山)海拔284.5米,罗袁寺顶海拔412米,橛子山(佛慧山)海拔459.9米,以橛子山海拔最高,故古之“庙山”即今橛子山。橛子山古称大佛山、佛慧山,崇祯版《历城县志》云:“大佛山,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去千佛山几五里”(樊献科《游大佛山记》),其地理方位正符合《太平寰宇记》所载的“县东南十里”。迷雾重重近千年的“庙山”,其实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就是佛慧山于南宋之前的曾用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