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预防误区你中了几个?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血管不稳定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 杨林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肌缺血如同发动机缺油,严重的会造成人体整台机器停转。目前,心血管病的预防仍然存在不少误区,本期我们请来青岛两位常年与心血管病号打交道的医生,对预防心血管病的误区进行解读。
  出场人物:
姜先雁  青岛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李德亮  青岛市急救中心医生、有7年急救经验
误区一:胸口长期疼是心血管病前兆 正确:心血管病发病前的胸疼只持续几分钟
  “心梗或心绞痛的前兆不仅仅是胸疼。”姜先雁说,心绞痛、心梗的前兆一般有运动相关性,比如做了上楼梯、抬东西等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疼等。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几分钟就缓解,基本可以怀疑心脏将要出问题。不过,姜先雁提醒,有时候心脏有一瞬间过电般的感觉,这不是心绞痛的前兆。有的人一天到晚胸口闷、疼,这不一定是心脏出问题引起的,有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了毛病,“心梗、心绞痛引起身体疼痛只会持续几分钟。”
误区二:心血管病发作只会胸口疼 正确:上肢疼、肩背疼都是前兆
  姜先雁和李德亮都表示,胸闷、胸疼只是心绞痛发作的典型症状,有时候心绞痛在身体上的反应不仅仅在胸口上。
  姜先雁说,有些人有时候会突然牙疼,过了几分钟又缓解了,这有可能是心脏出问题的前兆。
  “心脏在人体的左侧,有时候心脏出问题,左上肢会跟着发麻。”李德亮说,左上肢发麻也是心脏出问题的非典型症状之一,有时左上肢发麻的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
  除了左上肢,有的人运动后肩背部疼,过了几分钟又好了,也应怀疑心脏有问题。
  两位医生都强调,心绞痛、心梗的前兆都是运动相关性的,也就是在运动后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心脏出问题。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一旦缺血,就像发动机缺油,你再动弹的话心脏就会发信号,不让你动弹。”李德亮说。
误区三:老年人得心血管病更易猝死 正确:同发心梗,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易猝死
  “我接诊过一个38岁的男青年,接到求救到他家里后,他已经猝死了。”李德亮说,心梗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以四十岁左右的男性最多。
  “得心梗、心绞痛年纪越小,出现生命危险的几率最高。”李德亮说,一些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因为是老病号,动脉已经形成了侧枝循环,一旦发生心梗、心绞痛的前期症状—心脏缺血,他们的主血管不通畅但是一些侧枝血管仍然可以循环血。而很多年轻人就一根主血管,一旦堵住,血液没有其他出路,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比老年人发生心梗更易致死的原因。
  李德亮说,一些老人自认为平日身体壮实,也没有长过大毛病,这类人也容易忽略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如平日身体哪里疼,他们多不在意,有时这些疼痛就是心脏出问题的前兆。
误区四:饮食清淡就能预防心血管病 正确:脂类代谢能力差,饮食清淡也能得病
  “心梗、心绞痛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也就是冠状动脉上已经有了斑块。”姜先雁说,斑块一旦因为某种原因破裂形成血栓,就会堵住血管,导致心肌缺血。
  姜先雁提醒,有些食物因为胆固醇含量高,更易形成血管斑块堆积。比如岛城市民常吃的海鲜,尤其是一些小海鲜,胆固醇含量更高,再就是肥肉。所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一定要清淡。
  “有的人平时饮食已经注重清淡,但还是发生心血管病。”姜先雁说,人和人之间的脂类代谢能力不同,有的人天生脂类代谢不好,血管里也容易形成斑块。
  很多人体检的时候都做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不过,姜先雁提醒,这类心脏检查不一定能查出心血管的问题,临床上碰到过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良好但心血管情况已经很差的病人。查心血管状况,最好做冠状动脉造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