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4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计划经济特征
困扰环保工作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将大部分环境监管的职责交给了地方,中央只负责统一监管。这种权责的划分,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的原则,但并没有考虑普遍存在的“A地投入巨资搞环保,而B地享受环保成效”对地方环保积极性的打击,以及这种打击对环境管理的影响。
  从条块来看,地方政府出于优先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地方环保部门作为地方政府部门,是不得不“配合”的。以目前长江沿线摆下了上万家化工企业为例,环保部门的监管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他们肯定不愿意接受这种工业布局,但是不愿意又能怎样?
  从部门分割的角度来说,有权行使环境执法监督权的机构众多,但对如何统一监督管理和分管部门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制约等问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管理职能重叠交叉,执法主体林立、权责分散,部门协调难,执法成本高,效能低下。目前环境资源的立法基本上都由负责管理的部门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然后再送立法机关,部门之间在立法程序中缺乏沟通和衔接。
  环保部门只是“九龙治水”中的“一龙”,却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环保责任,这个困局怎么破?真需要顶层设计。(摘自《东方早报》,作者任大刚)

“丛林爱国主义”
值得警惕

  近日来,关于委内瑞拉以岛抵债的传闻不胫而走,社会上部分群体将其视为中国获得海外领地的重大成就,并为此欢欣鼓舞。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把国与国的关系视为毫无原则、道义的零和博弈和弱肉强食,并进而主张中国应该有持剑经商的霸气和开疆辟土的豪气。
  这种“丛林爱国主义”,既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亦不适应当前的世界局势,更与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相冲突。如果中国的崛起,只是让自己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那么,我们与那些我们谴责、痛恨的强盗何异呢?“丛林爱国主义”不仅迎合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恶意揣测,刺激了反华势力的兴起,而且会严重伤害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历史早就告诉过我们,富国强兵称霸只能一时,为政以德才可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的民众恰恰需要抵制住那些曾给世界带来灾难的霸权主义的冲动,保持一份与大国崛起匹配的文化心态。(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储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