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去南新街走走
2015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南新街是一棵百年风景树,济南自晚清开埠以来,历史之风云变幻尽显于此。早年此街既有清末官宦府邸,也有盐商富贾故宅,亦不乏民初买办的新贵旧居,深宅大院花园洋房处处可见。南新街又是一条文化名人街,昔日齐鲁大学教授、近代政界要人、社会文化名流多居于此。
  您能想象吗,这些教授夹着书本走在南新街的三岔胡同里,步履匆匆,也许就和提着豆汁油条的老济南人擦肩而过;周末闲暇他们去趵突泉逛走散心,也许会和爱喝茉莉花茶的泉城人共坐泉边的桌椅;自然,七七事变之后日军来袭济南几成空城时,在各自的屋檐下默默祈祷平安的,也不会单单老舍一人。我特别爱看李耀曦老师写老济南的文章,《耄耋老人口述鲜为人知的一幕——当年是我们把老舍送上火车》是作者在南新街片区拆迁改造之际,在断壁残垣、瓦砾废墟旁搜寻到的即将随风飘逝的老故事:在那个举城惶恐、人心漂浮的年月,老舍毅然弃家独行、奔赴武汉参加抗战,而在上演着无数生离死别片段的津浦铁路济南站台上,本文的主人公黑太吉恰是把老舍推上火车的朋友之一。
  曾有人评价说,老舍是济南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因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上世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更体现在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济南是我第二老家,我曾在那里一气住过四年。没法不走了,可是!”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地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编稿时蓦然发现,一篇篇本没有生命的文章放到同一个版上,有时因缘际会似乎存在一些牵连,比方说这期人文齐鲁的“老照片”栏目,介绍的是为巩固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事业做出贡献的北海币与北海银行;“缅怀先烈”栏目讲述的是同一个时期罗荣桓指导创建宁阳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他们连同老舍一文,都是发生在1937-1939年这几年间。
  就连《记忆中的刘乃昌先生》一文,回忆的亦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乃昌。给人印象很深的,是这位曾任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的老先生患上阿兹海默症后,惟一没有忘记的,就是宋词。“老先生刚患病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但你一跟他提学术问题,比如说到宋词,他立刻就会目光炯炯,跟你聊起来。”后来刘乃昌的夫人为了防止先生病情进一步发展,经常让他谈自己过去发表的文章,来调动他的思维活动。难怪作者联想到了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的一句词,“枕上诗书闲处好”,先生正是将诗书学问做到“闲处”,做到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所以成为了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古代文学研究泰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