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综合图书阅读7.78本
世界读书日,你“拖后腿”了吗?
2015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对母子在读书。  本报记者 邹俊美 摄
     本报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张海英 齐慧                  
  今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随着“全民阅读”连续两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多读书,读好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均有所上涨,成年人人均综合图书阅读7.78本。
  去年一年我国成年人平均每人读书7.78本,正读报纸的你达标了吗?
“小说控”、“指尖族”:读书数量严重“超标”
  “读书数量肯定超过十本,但书籍质量不知道够不够标准。”市民周女士沉浸网络小说多年,对各类热门的女性网络小说题材如数家珍:穿越、架空、仙侠、耽美等等,每个类别都能说出一大堆,还能附带几百字详情简介和读后感,“如果这些都算上,每年四五十本应该是足够的。”
  周女士还炫耀,近年来很多改编成影视剧的网络小说,她几年前就看过不止一遍。“单纯从数量来看,我绝对达标了,不过读书质量高不高,不好说,但我从中获得满足、感到开心,成为了我的一项休闲活动,上学读书功利化了十来年,毕业后拿读书当休闲娱乐,读得开心自在。”
  周女士读书基本上是手机电子书、平板电子书,晚饭后的闲暇时间是她的读书时间。
  而新入职的“90后”张先生则早就入手了一部kindle,是位“指尖阅读”的践行者。“公交车上、吃饭间隙、上班空闲时间,都可以拿出kindle看看书,而且网购电子书方便又快,比纸质书也便宜很多。”张先生翻阅了下自己kindle中的记录,这一年看了四十多本书,其中有十来本没有看完。“难得没拖全国人民后腿,以后继续多读书。”
“房奴孩奴”:都说读书好,都喊没时间
  调查中,也有部分市民读书数量少于平均数,因为没时间:忙工作、忙照顾孩子……
  “每天下班累得要死,有时候吃个饭就吃到10点,回家倒头就睡,越长大越没时间读书了。”读书数量不达标的很多市民接受采访时,大部分诉说着相同的原因:读书非常好,可我没时间。
  市民刘女士去年基本没读书,只能刷刷微博和QQ,网上偶尔看看新闻和各类资讯。“古人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为读书,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件奢侈、小资的事儿。感觉现代人读书的情景应该是:喝着咖啡听着歌,窝在沙发上翻着书。可我没时间,也没精力。”
  也有市民感慨,“不是没时间看书,只是沉重的社会压力,即使有时间,也只会看一些快餐似的小说,再不复当年专拣名著看的勇气。”
  “继续读书并不是说书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意味着,还没有完全认同于现实、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市民李先生是个“文艺青年”,在他的认知中, “没时间”只是借口。事实上,是人们越来越缺失对书的敬畏和热爱。正因如此,读书才没有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书店老板>> 这两年买书的比前两年多
  “几年前,很多书店曾经开不下去而倒闭。或许是因为新兴阅读模式的冲击,也可能是各类娱乐方式挤占了市民的读书时间,图书市场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鲁西图书城负责人赵继存对前几年的书市低迷仍心有余悸,国内很多大的书店接连倒闭,甚至曾经有书市将灭的各类分析,但所幸这些都过去了。
  “书店饿跑”的时代终于熬了过去,图书城的店主们期待着图书市场未来的繁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段时间,文学类书籍火了一段时间。”一家书店店主甚至用“洛阳纸贵”来形容那场购书热。在书店店主们看来,图书市场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会在整个大环境跟着浮沉,只希望能多来几阵让书市扬帆的风。 
  “多少年了,走进图书城,放眼望去都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类教学辅导书,还有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书籍资料,以及教师资格证、司法考试等等各类书籍的天下。”一家书店店主介绍,教辅考试类书籍盛行多年,被称为“功利性读书”。近几年来,这类书籍依然长盛不衰,但读各类闲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在店主们看来,“80后”辣妈奶爸们对于如何做个好爸爸、好妈妈,如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喜欢从书中获得答案,而亲子教育类书籍就成了畅销类目,以家庭启蒙教育为主的新阅读模式悄然兴起。而随着一些名人如主持人、演员、艺术家等出书的越来越多,粉丝们热捧也会购书,引爆一波波购书热潮。文学类、旅游类、鸡汤类等书籍也各有自己的固定读者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