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高达60℃,咋降温最有效
记者实验:先后开启空调外、内循环,3分钟能降温10℃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下午1点半,车内温度高达60℃
     13日下午2点,济南迎来了入夏的最高温39.9℃。烈日暴晒下,汽车内温度可高达60℃。如何给爱车快速降温,13日中午1点半,记者准备了温度计、稀释酒精等,实地验证爱车“退烧”的各种效果。实验证明:单从降温快慢看,开启空调内外循环,效果是最好的。
文/片 本报记者 喻雯                 
实验一: 车内喷低浓度酒精,3分钟后降4℃
  13日中午1点半,当时车内的实时温度高达60℃。
  记者准备了一个化妆水喷壶,装入四分之三的水后又倒入10毫升左右的酒精。记者将车门打开后,拿酒精水在驾驶及副驾驶区各喷4下,然后紧闭车门和车窗。3分钟后,电子温度计测得温度56℃。虽然降了4℃,但是记者在车上仍然感到非常闷热。
  一分钟后,记者打开车窗,酒精味慢慢挥发。对于“喷洒低浓度酒精”的实验,省城一家汽车4S店的资深店长认为,这种方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因此用此办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验二: 开窗连续开关车门,1分钟下降5℃
  15分钟后,车内的温度又飙升到60℃。记者又选取“连续开关车门”进行降温。记者先将驾驶座的窗户摇下,然后把副驾驶室位置的车门反复开关10次,挤出热空气。
  一分钟过后,车内温度下降至55℃。实验表明车门开关法虽能起到车内降温的作用,但对于想要快速降温的预期理想效果要差一些。
  记者发现,此方法降温比酒精降温效果要好一些,但是开关车门的次数必须在10次左右才能达到效果。想要将温度降至与车外温度相近,需开关车门十多次。车内空气温度下降后,车内座椅、内饰依然温度不减。

实验三: 开窗开启空调外循环,1分钟也降5℃
  车内温度恢复至60℃后,记者又利用车自身的空调内外循环系统做了第三次实验。
  记者先把车窗全部打开,然后开启了车内的空调外循环模式,把风量调到了最大。一分钟过后,车内温度下降到了55℃。随后记者再关窗开内循环。2分钟后,电子温度计稳定在50℃,降温幅度达10℃。记者在车里呆了10分钟后发现,车内外空气流通明显加快,温度降下来后,在车里的感觉也比较舒服。
  三组实验做完,此种方式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此外,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一项零成本的降温方式。车主停车后,如果不想再次开车时车内如火烤,可以考虑给四个车窗各留1~2厘米的缝隙。
  业内人士提醒,驾驶员在停车时,要尽量把车停放在阴凉通风处。另外,在夏天洗车时,可以清洗一下水箱,这样发动机更容易散热。
酷夏行车 当心爆胎自燃
  本报记者 王兴飞       

防爆胎调胎压最实用
  酷夏时节,是车辆爆胎最高发的时候。为了提高行车安全,不少车主想通过给轮胎充装氮气的方法降低爆胎风险,对此,山东省高速交警总队王海波介绍,给轮胎换充氮气的作用极为有限。“在正常的空气成分中氮气占78%,轮胎充单一氮气和外界空气比起来区别并不大。”王海波表示,和给轮胎换充氮气相比,到4S店里为车辆调整胎压更实用,夏天,车胎的胎压应该比冬天胎压低。车主应该养成按季节调整胎压的安全行车习惯。在炎热的夏季,更应注意经常检查轮胎,发现轮胎带伤,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打火机香水等莫放在车内
  夏季还是车辆自燃高发季节,为了避免夏季车辆自燃,王海波提醒,车内不要存放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另外,香水、花露水等物品中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容易在高温状态下挥发自燃,不宜存放在车内。同时,一些罐装碳酸气体饮料最好也不要在密封状态下放置在车内。
  “有一件物品驾驶员可以放置在车内,就是墨镜。”王海波称,酷夏行车,特别是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常会面临阳光正对行驶方向导致视线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可以视实际需要放下遮阳板或使用墨镜。“太阳镜应购买正规产品,避免劣质眼镜带来视觉上的偏差,另外驾驶员一旦发现自己有眼疼、流泪等眼疲劳症状,应尽早驶离高速公路并停车休息。”
莫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王海波称,酷夏时节,为了避免中暑,部分驾驶员会服藿香正气水以保持头脑清醒,但这一点对驾驶员来说并不可取。
  “普通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由于个人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不同,饮用过量藿香正气水容易导致另类酒驾。”王海波称,不管是饮酒还是服用藿香正气水,只要驾驶员经检测达到酒驾标准,即面临酒驾违法处罚。
  “驾驶员可以选用不含酒精成分的藿香正气水或其他防暑饮品,以避免可能遇到的酒驾处罚。”王海波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