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善意,也别忘了公德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阳

  本报12日《收养流浪猫狗忘了邻居感受》报道,一处45平的小房间,除了主人,还住了十几只流浪猫狗,邻居不堪其扰,与主人沟通无果后向民警举报。
  在自己家里收养流浪猫狗,给无家可归的小生命以栖身之地,高女士关爱小动物,痛惜生命的爱心和善意值得赞赏,毕竟一个满怀爱心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人,一个满怀爱心的社会才是我们大家共同期许的社会。笔者为高女士的善心点赞。
  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心没有错,却并不代表施行爱心可以没有节制,成全爱心可以没有标准,周围所有的人都得为高女士的这种“无节制”善意买单。发善心却伤了邻居的心,也属于变相的自私行为。无论出发点如何美好,理由如何正当,忘记公德不会被社会理解和接纳。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救助收养流浪动物引起邻居不满的事件屡见不鲜。福建泉州某社区居民在家里收养流浪猫狗几十只,附近邻居不堪其扰,向居委会投诉;浙江苏州一社区居民收养流浪猫狗,邻居难以承受其影响。林林总总的事件接连发生,一方面体现出收养者的救助爱心与尊重他人休息生活权利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这些收养者本身并没有足够的权利和能力来承担救助收养动物的代价。
  换句话说,一些民间救助个体零零散散,或人力不够,或资金受限,各方面能力和资源参差不齐,因而对流浪动物的保护责任并不应只加载到个人身上,国家和社会要发挥自身强大的组织作用,出台和健全关于流浪动物的救助保护与收养机制,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来保障流浪动物的救助,同时也让每一位公民的爱心有理,播撒有度。
  如今,不少城市都建立了专门的流浪动物救助收养基地,一些民间志愿者救助团体也在发挥作用。我们应该看到并重视这些组织的存在,合理利用其价值,让流浪动物得到最妥善的救助。据了解,目前高女士非法饲养的8只流浪狗被民警没收后,已移交到泰山小动物保护协会妥善饲养。
  话题回转,大家彼此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环境中,合理行使自身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合理的诉求即为责任。公民社会即为文明社会,爱心要讲求有度有节。简单一句话,爱心缺不了,公德心也不可少。成全善心也得守好文明底线,抓住法律准绳,别让爱心撞了公德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