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画廊展览新模式:展览+讲座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初凡中国画鉴赏交流会10日举办
  近年来,我省画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随着画廊产业的发展和艺术市场的不断调整变化,如何打破画廊“等客上门”的旧模式,将画廊运作成一个集教育讲座、学术交流、收藏论坛以及跨界融合活动的多元化平台,成为了画廊主们不断探究的新的展览模式。
  青未了画廊自去年11月开业以来,一直以专业机构的眼光和立意去找名家,推作品,做展览,办讲座,邀请了银行的高端客户和众多书画爱好者举办鉴赏、交流互动,培育书画藏家,拓展收藏群体,以名家与观众面对面的形式来提高大众审美,普及艺术知识,收到了很好的业界反馈。1月份以来,青未了画廊已连续推出五个展览活动,不断探索展览+讲座的新模式。继上月《美术》杂志副社长张文华先生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振刚先生共同举办了“中国画的鉴赏”讲座后,解放军总参美术创作院艺术委员赵初凡先生又于7月10日在青未了画廊二楼推出“初凡意笔水墨画鉴赏”讲座,四十余幅赵初凡的水墨小品近作结合鉴赏讲座,让现场的多位书画爱好者更为直观、系统地了解了画家的风格和中国画的笔墨魅力。
  赵初凡结合自己画工笔、搞篆刻然后“以书入画”、重新回归到写意中来的创作经历,谈了自己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他说:“绘画是造型艺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要体现于造型画作的鉴赏,观者也是首先通过画面的造型而产生感受和认知的。显然,造型能力是一个画家艺术表达能力的基础,也是画家与观众沟通交流的主要桥梁。中国画的材料是区别于很多艺术创作的,中国独有的笔墨纸砚呈现出了材料的独特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但中国画所使用的宣纸、毛笔、水墨,也决定了国画是以笔墨美为特色的造型艺术,只有笔墨美与造型美相统一,才能使造型美与笔墨美相辅而生辉。谈到自己的探索经历,他说:“作为水墨人物画家,造型能力的把握与控制尤其重要,不仅要完成现实形象到绘画形象的转换,还要做到绘画形象的笔墨塑造,将笔墨美赋予形象,又呈现国画所特有的材料之美。绘画的基础还在于模仿,但到了高级阶段,最主要的还是写意,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现场,赵初凡还将鉴赏知识结合自己作品中的人物造型、酣畅的线条、淋漓的墨韵相比对,以便于让现场观众更好地理解。
  讲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现场多位青未了画廊的“粉丝”积极提问,赵初凡耐心解答并现场作画,进行了演示,气氛十分热烈。这是青未了画廊对展览+讲座的画廊新型展览模式的又一次成功探索,而如何进一步选择画家,调动观众积极性,吸引藏家,举办更加轻松、高端的艺术交流、公益服务类活动,也将是青未了画廊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之一。  应部分观众要求,此次展览将延续至7月23日。     (贾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