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遮不住的历史与风雅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玩艺儿
  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和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祥瑞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都凝聚着手工艺人的超人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其功用和形式为居室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 
  据记载,屏风最早出现在西周,称为“邸”或“扆”,清朝时期,通过外官进献、内务府采办或招募各地优秀工匠进宫制作等方式,宝座屏风、围屏、插屏等各色屏风都源源不断地汇集于皇宫大内。种类齐全,制作手法多样,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尤其乾隆时期,各类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日益发展,北京珐琅、广州牙雕、苏州刺绣、扬州剔红等丰富多彩的手工技巧皆被用于屏风制作,加之乾隆皇帝喜好的书画艺术亦被表现于屏风,这一时期遂成为清代屏风艺术的鼎盛期。
  今春保利拍卖中拍得高价的“清乾隆御制紫檀蓝地百宝嵌花卉及嵌珐琅八条屏”,便是乾隆一朝雕刻、镶嵌、錾铜、珐琅等手工艺水平的集大成者。这件屏风,八扇成堂,钩钮连接。边框精选上等紫檀木,色泽深沉静穆,包浆莹润醇厚。围屏为五抹式,每扇立材与横枨组成框架镶入花板。每扇可分为三部分,顶部绦环板、下部绦环板、亮脚处均饰以珐琅,螭龙云蝠,姿态各异。雕刻技法纯熟,温文尔雅。中部为屏心,一面紫檀螭龙压框,以嵌装蓝地花鸟百宝嵌屏条,在蓝色漆地上,以白玉、翡翠、玛瑙、象牙等珍贵材料,镶嵌出四季花卉,画面构图疏朗清丽,色彩绚烂夺目,意境清新娴雅,曼妙生动,展现了一幅幅彩蝶轻舞、飞鸟穿梭的灵动美景。另一面为金丝楠雕云蝠万代,寓意祥瑞。围屏足部均镶装铜套。整屏用料名贵,雕工精良,众艺并施,相得益彰,其设计和制作充分体现了清乾隆帝“三分在匠人,七分在主人”的理念。据了解,此类的屏风风格大量出现在乾隆皇帝晚年为自己精心设计的宁寿宫花园中,凝聚了乾隆帝个人的爱好和审美,表达了他向往文人士大夫的精巧雅致生活的理想和仁寿康乐的精神寄托。      (贾佳)
  ▲清乾隆御制紫檀掐丝珐琅蓝地百宝嵌四季花卉屏风 高201cm 宽42.5cm×8扇 厚3.7cm成交价:RMB30,475,000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