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禁涨”不如常态监管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此“一刀切”的禁涨,对那些前期大量投入也确实有理由通过合法途径涨价的景区,恐怕是不公平的。发展旅游业、规范旅游市场,还是要尊重市场的规律,而不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搞“突袭”。
  恰逢景区票价调整“解禁年”,前段时间有不少景区传出涨价消息。于是,先有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做出“不涨价”的倡议,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期间景区“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
  倡议加上通知,软硬兼施之下,八成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承诺不涨价,那些已经公示涨价方案的,也踩下了“急刹车”。对于近期有出游安排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但问题是,如果没有规范景区票价的长效机制,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结束之后,涨价潮很可能卷土重来。更令人担心的是,即便类似通知每隔几年就下发一次,但仍改不了票价节节攀升的大趋势。
  事实上,现有景区价格调整机制,本就给涨价留下了巨大空间。国家发改委2007年通知中规定了“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在现实中变成了3年一调的涨价节奏;价格法有关政府定价的听证会制度,也常被用作涨价合法化的工具。按照“惯例”,今年恰逢“解禁年”,于是早就有媒体“看涨”景区票价,相关报道也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国家发改委和旅游局此次联合发文,以专项整治名义给涨价苗头“灭火”,更像是对舆情和民意做出的反馈。
  眼下绝大多数景区“放弃”门票涨价,确实大受游客们的欢迎,但如此“一刀切”的禁涨,对那些前期大量投入也确实有理由通过合法途径涨价的景区,恐怕是不公平的。若是有景区采取“变通”措施,不让涨价那就通过压缩成本降低服务质量,甚至是引发争相缩减支出的恶性竞争,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游客。说到底,发展旅游业、规范旅游市场,还是要尊重市场的规律,至少要给景区的经营管理者一个稳定的预期,而不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搞“突袭”。
  更何况,在行政命令之外,相关职能部门的“武器”很多,旅游法、价格法以及此前出台的法规文件,早就形成了完整的景区门票价格监管体系。既然已有相关法律法规,那最该做的就是先将其落实到位,如果连程序正义都做不到,监管又漏洞百出,也只能靠下通知来扬汤止沸了。比如在此次专项整治中,就有不少景区被曝涨价幅度过高,或是多个景区门票“捆绑销售”,如果这些违规行为能够得到遏制,“3年一涨”显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只有监管到位了,市场规律才能在旅游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景区要想增加收益,也只能通过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更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来实现了。这才是游客们更想看到的结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