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铸就保教系统爱心赢得宝贝依恋
童林堡:用教育情怀绽放教师的美丽和魅力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细心的托班老师, 专心的小班老师
两岸合璧的园务管理团队
OPEN的中班老师,内敛的大班老师
  编者按:
  一所幼儿园,10个班,济南童林堡幼儿园开园一年,宝宝刚好200人,教职工57人。其中有8位男教师,6位研究生,5位在不同幼儿园做过园长的教师,包括园林师傅、门卫安保在内,童林堡还有11位党员,有点不可思议……为了探寻这所幼教界“高多专精”的幼儿园,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进童林堡,“检阅”一下童林堡的教师团队吧——
  快乐儿童六个一,是童林堡基于儿童成长八大智能系统,提出的原创教育理论:一个好身体、一些好习惯、一群好朋友、一些好兴趣、一个好性格、一个好环境。落实到托、小、中、大四个级部,就各有分工,比如托班主要是习惯养成,小班主要是思维导正,中班侧重于英语潜入,大班则主要是绘本阅读,当然障碍体验、艺术浸入和心灵成长更是园所的特色。一所学校,最大的资产是教师!在师资配置上,童林堡更是煞费苦心:按12:1录用教师,按专业与特长分配级部,按性格组合班级老师,按“让孩子自由而全面的成长的理念”来遴选升班后的教师团队。
   童林堡实行“以孩子为中心,以班级为轴心”的管理模式,幼儿园虽小,吃喝拉撒睡、学研教保育,事事必须细心。在一个孩子的王国里,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王”。在老师眼里,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己,也是所在班级的廿几分之一;在家长眼里,又都是唯一。平衡这些客观、又要引导有时无法说理的幼儿,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管理经验尤其重要,所以在国外,优秀的师资在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往幼儿教育领域倾斜、集中。
  作为童林堡园务团队,她们不仅要把“自然而纯粹的教育”落到细处,又要协调上下、内外的联系,有时既要解决好家长的焦虑,又要协调好家长间孩子误会或家庭间的教育差异。童林堡,是一个篱笆三个桩:来自台湾、毕业于法国的Cindy,傅聲倩,和她的三个帮手,营造着一个温馨且专业的童林堡氛围。
  Cindy毕业于台北市立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英文专业,工作三年,去法国读了硕士,然后回到台湾从事所钟爱的教育。台湾的土壤,融合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文化,也让Cindy在幼儿教学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管理经验。“爱心为根、自然为本、科学为用、热忱为体”,走过刚来大陆的不适,尤其与大陆家长的沟通,Cindy刚来时根本找不到家长的“频道”,以致有段时间见了家长用她自己的话说“怵怵的”……现在在童林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帮手之一,老师眼里的燕姐、园董眼里的付园,大学毕业就进了幼儿园,“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引导他成为最好的自己。”一路从配班做到园长的付燕,2011再回校园,去年春节童林堡纳贤,研究生毕业的她就直奔“儿童的巴学园”,做起了教学研究。帮手之一,两个孩子的妈妈,张甜人如其名,整天笑盈盈生活在幸福中。“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学原理研究生毕业的她,一谈到孩子的教育,非常坚定清晰,不愧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帮手之一,自我减薪“投奔”到童林堡的Jason,放着五星级酒店餐饮主管不干,跑到童林堡管理后勤,着实让笔者不解。Jason倒也坦诚,“一是酒店作息太不规律为了陪孩子,二是童林堡确实好,尤其是刘总”。Jason说的刘总,就是童林堡的园董刘合平。最初只是考虑儿子上学,投了3700多万开了个幼儿园,让笔者都觉得不理解,不过人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自然而纯粹的教育”!刚来童林堡的孔老师,还有冷老师,都是在其他的幼儿园做了多年的园长,为了一个教育梦,来到童林堡,不惜再从一线做起,不管是保育、还是教育,是童林堡的超级替补,和外部的顾问团队一样,是童林堡的秘密武器!
内外兼修的特色教学教师
  种植区、养殖区、果林区、欢乐镇……32个功能区;烘焙课、国学课、音乐课、拓展课……12门特色课,丰富的课程安排和户外活动,光靠班级老师是不够的。总共才10个班,童林堡专职特色课老师就有7位,还不算外教、外聘足球教练等特色课老师,而且童林堡特色课都是免费的。
  美术、舞蹈、体育……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他们感兴趣的一切,老师们也收获了教书育人的快乐。教授幼儿国画和手工制作的美术老师程璐,一幅娃娃脸,长得跟演员孙俪似的,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研究生毕业后,为了“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只想进幼儿园”!另一位美术老师,一直兼着几所幼儿园特色班的李亚琼,因为马上就要当爸爸了,想换个时间规律又比较艺术的环境,来到童林堡。“用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元素”,“成长是孩子的唯一工作,安心教学是我专业成长的基础”。教舞蹈的刘传禹老师,典型的幼师男,细语轻声,圆润有力。“教育就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或许在电视台做舞美编导习惯了,每每采访,“媒体语言”就出来了。拓展老师姜斌,倒是干脆利落,不愧于陆军指挥学院毕业,语言简洁、动作明确,手眼合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教练了。负责童林堡早教的魏贤,来园半年了,园董才发现“她原来是儿子七年前的早教老师”;早教中心的王翠,从北京一所连锁早教机构教学主任来到童林堡,做一名普通的老师,难怪童林堡早教备受家长喜爱呢,师资精强呀!而刚来童林堡教武术和体适能的宋老师,谈起为何到童林堡,直言是同样做幼教工作的老婆“逼”来的,“我在原来的幼儿园,工资比童林堡还高!”为了到童林堡,刚在东部租了房子。谈起缘由,人事专员黄红艳老师说,面试时,刘董就说,别住馆驿街了,东部人文好,把家搬到东边来吧。“我借给你10万元,3年免息!”

  2.5-3岁的孩子,易生病,吃喝拉撒睡需全面呵护,托班家长的焦虑特别急也特别长,家长沟通占了老师很大的精力。托班难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园没有托班的原因。在童林堡,规划之初就有托班,2岁多的小朋友正是习惯建立的秩序期、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没有托班,3岁入小班,习惯养成不好,“三岁看大”,对孩子未来不好。“我们不能因为麻烦不办托班。如果怕麻烦、怕担责,干脆不开幼儿园好了”,园董掷地有声。
  做托班的老师很难,做童林堡的托班老师更难。童林堡星星班的毕永娜、李林芳、田真,月亮班的邱琛、李丹、闫蕊,光是老师组合,就推敲了五次。星星班毕永娜,2006年山师毕业,一直从事幼儿园工作,亲子感统、幼儿衔接、蒙氏教育样样娴熟,极好地舒缓了小宝贝的焦虑情绪。月亮班邱琛,幼师02级,典型的陪伴型老师,“小心细心的照顾生活,有趣好玩的带动教学”,给孩子更多自由的鼓励;配班李丹,美术教育研究生毕业的她则是典型的引导型,给孩子更多探索的尝试。
  童林堡小班的师资搭配,看似大胆,实则用心——四个小班,主班皆由有音乐专长的老师担任主班,配班中都有一名男老师。让孩子动起来,也让孩子能静下来,是童林堡设置小班师资的初衷。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天性“任性和探索”的维护阶段,亦是全人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童言无忌,“你说东他说西”,因为好玩可爱,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是“叛逆期”。袋鼠班郑冰霏,学的是临床医学,具有高级奥尔夫音乐教师资质,教学中通过音乐律动、乐曲演奏,让孩子从上一个主题教学的情景中,把心收回来。熊猫班的李洪春老师,典型的90后,从实习期的懵懂无措,到正式带班后委屈的泪水和加班的汗水,用喜悦的耐心和快乐的儿歌伴孩子成长,一年时间,就获得了高新区优秀教师称号。哈佛班的姜双老师,也是被同事邀约几次,终于被原来的幼儿园“放来的”。小班的四位男老师,卓文博、江李明、李酉昊龑、邱杰,更是孩子们心中无所不会的游戏哥哥。“让我们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而灿烂的自由!”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心智和身体的差异,相隔半岁都有明显的区别。托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人际交流;小班以音乐律动、歌曲、欣赏、乐器为主,让孩子在大量户外活动中积攒正向的思维模式。中大班的孩子开始会玩,对知识的渴求变得强烈,也开始了与老师和家长的斗智斗勇。童林堡的中大班,在继续加强一日常规习惯养成的同时,着重关注孩子品性发展和语言潜入,让品性、英语、阅读和试错更自然集中。中班的环创都是英文的氛围,英语歌曲、律动、英语剧,让语言潜入式如风入夜,启蒙导正;大班则以经典中英文绘本,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开始有更多的表演和发挥。
  中班的两位主班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美洲班的赵君老师,山师毕业,曾在双语幼儿园担任英语教师3年,“我愿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欧洲班的钟纬,华南师大的教育学硕士,曾在美国加州爱因斯坦幼稚园任教,熟悉国外幼教理念,“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我就是给孩子创造和谐、启发的环境,开掘孩子无限的可能。”大班的主班老师李丽,也是山师英语专八的高材生,在幼儿双语教学方面惟妙惟肖、信手拈来。在童林堡做了一年的外教助理兼特色课老师,今年提出进班,“带班是传道、授业和解惑,不带班往往只能做到授业!”“A mediocre teacher tells,a good teacher explains and the best teacher inspires。”除了英语教学,Lily老师的带班模式与华德福的理念一脉相承。薛梅、李娜老师,也是童林堡第一届毕业班的老师,深受孩子喜爱,两人面对的大班宝贝们大都是转学过来的,她们默契配合而又分工明确。在班级日志中我们看到,孩子说“老师,我们再也不调皮了,你别生气了”,让人感到幸福;因放学后的加班和早起的劳累,午饭后想休息片刻,孩子们说“我来帮老师捶背”,让人备受感动。都说孩子是自己未来的幸福,我感觉,我们是因未来而幸福。我们爱孩子,爱我们的工作!毕业时孩子们抱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开,场景感人!
  一天的采访,不知不觉到了下班时间,我们不好意思再打扰继续忙碌的老师们——主班在做班级日志,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手册》;协助教学的配班老师在整理一天的教学和保育,形成文字,还要以图片形式发到班级的微信群,并和家长互动;协助生活的配班老师在做物品归位、教室消毒等更细致的工作。笔者慨叹,做教师难,做幼儿园的教师真是又累又难,小心、细心,耐心、专心,不能有半点马虎。遇到园董,他说,老师最大的难不是带孩子,是家长的认知和沟通。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上面提到的邱老师,做了七年的托班老师,孩子们非常喜欢依恋她,思维模式都快成儿童频道了,但至今跟家长沟通,都远没有跟小朋友时的那份自然和轻松;另一个例子,现在的培训班很多,包括电视台或考级演出给孩子提供了很多表演机会,家长很高兴,刘董却有点忧心——掌声和夸赞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讨巧,一旦形成如动画片式的聚焦模式,孩子未来能否适应学习的平淡,尤其是现在可玩的刺激这么多的情况下。“小时济济,大时了了”的古训,能有多少家长能懂得。童林堡地处高档社区,很多年轻妈妈还是全职太太,而中国的教育又缺少育儿课程,家长难免焦虑和挑剔,童林堡还未成名,还得在与社会观念的相互融合下,执著坚守着教育的初衷。包括保健医、门卫和厨师,女报记者看到的每一位童林堡老师,都是宽厚的微笑。“都是为了孩子”,老师是这么的豁达和耐受,真的为这个优秀的集体而触动!
  童林堡,做自然而纯粹的教育,“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心灵成长,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感恩教育,感动教学,感谢教师!

  童林堡幼儿园新园筹备中,诚招各路英才,尤其是园长助理和主班老师,一经录用,待遇从优。电话:0531-80961118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