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户居民住在一座危楼里
楼板裂了用铁丝绑住 刮风下雨要离家躲避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楼护栏上的一根水泥已经断裂,住户用铁丝绑在护栏上,以防掉落。
  从外面看楼的墙面也是破败不堪。
  虽然已经是危楼但是依然有20多户居民依然居住在这里。
  楼道东头有一个公共厕所,但是因为没有水,住户只能把家里的废水积攒起来,隔几天才能冲一次厕所。
   文/本报记者 李晓东 庄文石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在胜利街虞河桥东北方向,矗立着一座土黄色的三层小楼,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属于原潍坊标准件厂。曾经,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有一种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40多年后的今天,筒子楼和它的居民们在岁月流逝中一块老去,外表斑驳不堪,主体严重老化,它苍老的身子骨已经成为居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住在这里的21户居民,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楼板开裂,用铁丝绑着
  这座建于1974年的楼房主体是砖混结构,当时是原潍坊标准件厂的职工宿舍,后来随着企业转制,先后更换了三波东家之后,这里已经很少有人能叫出名字。
  筒子楼一共三层,最多时住了35户,一楼是一排小院,二楼和三楼在楼东侧和北侧各有一处通道,最近几年,有住户陆续搬走,剩下21户还住在这里。
  楼体东侧的楼梯直接通到三楼,即使是大白天,楼道里也是黑咕隆咚,两侧的墙皮也脱落了不少,露出暗红色的砖块,用手一摸,唰唰地掉土。
  从楼梯口右转,一条由楼板铺成走廊一直通到西侧,走廊的北侧是一排住户,现在三楼上的多数住户已经搬走,门上的铁锁都已经生锈。
  如今,这条走廊已经是危机四伏,靠近外侧的地方已经和走廊逐渐脱离,可以很容易的从中间的缝隙中看到二楼和一楼,而脱落的水泥块常常会落到一楼的院子里。
  为了防止楼板继续脱落,居民们用铁丝将楼板绑在了外侧的铁栏杆上,只是,谁也说不准,这几根铁丝能不能阻止走廊上的裂缝继续扩大。
水是自己提的,电是自己接的
  47岁的刘先生从1995年搬过来住,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去年脑溢血复发出院之后,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三楼的家中。房子的格局很简单,一进门是一间客厅,再往里是一个厨房,客厅旁边是一间卧室,整个房子大约有50个平方,家里没有卫生间,入厕要到楼东侧的公厕解决。
  厨房的洗手池里有一个水龙头,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淌出过一滴水,铁质的水龙头锈迹斑斑,整个成了一块铁疙瘩。平时,这楼上所有的居民吃水都要到楼下去提。
  因为在房屋产权上和企业存在一定的分歧,这里的住户们在十多年前被断水断电,后来在居委会协调下,居民们从附近的楼上扯来了电线,在楼下东侧的一个小屋子里装了一个水龙头。
  刘先生的客厅顶部有很明显的水渍,这都是平常下雨留下来的痕迹,前几年,每逢下雨房子里都会漏水,“雨大的时候外面里面差不了多少”。
  从那些上了锁的住户窗口看进去,基本上每家每户的墙壁上都长满了青苔。后来,三楼的住户们凑钱整修了楼顶,重新在上面铺设了防渗材料,不过,有时候还会漏水。
每逢刮大风,要离家躲避
  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之后,居民们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已经不高,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楼房本身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于一楼的住户来说,需要时刻提防上方掉下来的土石。
  佟先生住在一楼东侧,院子上方就是开裂的三楼走廊,上面掉下来的泥块常常会落到院子里。有一次上面掉下来一大块将他停在院子里的三轮电动车车头砸烂了。
  这种状况,一楼的住户们经常遇到,光是电动车就砸了两辆,其他像一些自行车和晒亮的衣服等被砸到的次数更多,万幸的是,目前还没有砸到过人。
  每逢刮大风下大雨,楼里的居民都会接到居委会的通知,要求他们赶紧离家躲避,居委会工作人员将办公地点收拾出来,供他们暂时栖身。
  楼上有两位90多岁的老人,因为受不了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被儿女们接走,但对于那些在外面没有房子的居民来说,这种生活还要继续。
  居民们说,在历次的大检查之中,这座楼都毫无疑问的被列入“危楼”的行列,但到现在也没有要拆除的动静,不知道还要再这种环境里坚持多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