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桑园二中教师葛均祥:
尊重每位学生发展,专门给“差生”准备问题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葛均祥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文/片 本报记者 彭彦伟
1996年大学毕业后,葛均祥来到莒县桑园镇二中,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尊重每一个孩子,每次备课都会专门给差生准备问题。为让学生们喜欢上学习,他让自己融入到学生们生活学习中去,和大家打成一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
受亲戚影响
从小立志当老师
8日上午10点,记者在莒县桑园二中见到了葛均祥,他中等个子,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带着腼腆的微笑。走在校园里,学生们与他热情地打着招呼,活泼一点的学生甚至和他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
脚底下的这片土地,葛均祥已经走了整整二十年,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烙有他奋斗过的足迹。
葛均祥今年43岁,1996年毕业后就来到桑园二中。说起当老师,葛均祥深受家人影响,他有个不幸的童年,母亲去世早,父亲把他拉扯大。在他成长过程中,亲戚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这其中有位叔叔是教师。在长时间接受帮助的过程中,葛均祥被叔叔对他的疼爱所感动,也深深喜欢上了叔叔从事的行业。
与现在学校里崭新的教学楼相比,20年前,桑园二中的条件非常艰苦。这里是典型的山区地貌,老百姓靠天吃饭。“虽然当时条件差,但我感觉做一名人民教师挺光荣,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没人会看不起我们。”葛均祥说。
专门为差生
准备提问的问题
葛均祥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虽然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路程,但是葛均祥除了农忙时间回家帮着父亲干点农活,其余时间全都在学校里,包括周末。靠着上学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葛均祥更能体会到学习对一个农村孩子的重要性,这也给他更大的压力和使命感,“这里的孩子都是农村的,看到他们父母辛苦的样子,我就想到我的父亲,他们都太不容易了,希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葛均祥说。
在葛均祥看来,大多数初中学生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也不深刻,所以更多时候他们喜不喜欢学习一门课程取决于老师这个人,“如果学生喜欢你了,也就会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葛均祥说。葛均祥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
他尊重每一个孩子学习发展的机会,为了让学习差一点的同学也能积极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他在备课时,每次都会准备一些稍微简单的题目提问,让他们不至于感到受冷落。
由于葛均祥教学成绩比较优秀,而且深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欢,近十年来,他一直带初三毕业班。虽然他已由一名普通数学教师变成教导处主任,但教学成绩却没变,多年来他所带的毕业班数学成绩一直排在全县前列。桑园中学的初中毕业生成绩,也连续两年排名全县乡镇中学第一。
为取得学生信任
专门学习手机游戏
桑园二中的多数学生都是农村孩子,由于当地也没多少企业,不少孩子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因为疏于管理,有些孩子越来越懈怠,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葛均祥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念下去,做了许多本不是他份内的事。
葛均祥说,前几年,有个学生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他们管教孩子方法就是两个极端——要么不管,要么就直接暴打,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好。这名学生曾趁父母不注意,自己拿家里的钱去买了一个手机,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后来甚至因痴迷手机游戏,说啥都不想上学了。
“当时他也就14岁左右,不上学很有可能就要学坏。”葛均祥说。为了让孩子能继续读下去,他找到了孩子的母亲,可孩子根本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葛均祥想了好几天,琢磨怎么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来他从孩子玩的手机游戏入手,为了和孩子有共同语言,葛均祥主动去了解孩子玩的游戏。就这样,葛均祥慢慢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他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孩子答应接着读书,也慢慢不再玩手机游戏,后来去了一家技校学习。
20多年的山区教学生涯,葛均祥最大的支撑就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出山门。“我的孩子今年上高二,看着这些孩子就感觉和自己的一样,山里的孩子都不容易。”葛均祥说。葛均祥始终认为,他教的孩子承担着三层含义,父母的希望,自身的发展,以及下一辈孩子生活的平台。“这三句话说起来感觉很空,但真正接触到这些农村家庭,这些农村孩子,理解起来可能就深刻得多,有时候我都会拿我自己给学生们当例子,如果不上学,我可能现在都养活不了整个家。”葛均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