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甲乙之论”不能撇清铁路责任
2015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比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扭转铁路部门的旧思维才是根本。此时,恰恰需要更多人像这名浙大学生一样,敢较真,敢挑战,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以外部力量来迫使铁路部门放下架子,促进铁路服务的全面升级。

  近日,浙江一大学生因火车票丢失被要求补全票一事起诉昆明铁路局。铁路部门对此回应:此前遇到过甲买票,乙没买票,甲把车票给乙,乙凭票进站,甲凭购票记录进站的情况。铁路部门推出丢失车票挂失补办措施,旅客先补票乘车,核实后到站再退回补票款。
  看到这绕口令一般的解释,相信很多人恍然大悟:火车票都实名制了,丢票补办还要这么麻烦,原来就是担心两个人用“一张票”上车,说白了就是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乘客占了便宜。可较真的人又要问了,经过层层查验,乙拿着甲的车票怎么就能进站上车呢?明明是铁路方面自己的查验不到位,为何却不想办法改进工作,而是把麻烦转嫁到乘客身上呢?
  若是放在十年前,把火车票当做“唯一凭证”没有问题,但实名制已经推行很多年了,购票信息和身份信息,完全能够取代火车票。就连有些车站,已经能够做到乘客凭身份证上车,好办法却迟迟不推开,还把肉眼判断“人证合一”失误造成的损失,让乘客来承担。由此可见,铁路部门的思路很明确,好处都是我的,麻烦都是乘客的——既不需要花钱升级查票系统,又不担心被乘客占了便宜。
  算盘打得很响,可这份算计里面,却看不到应有的服务意识。按理说,铁路部门或者说“铁总”,是在面向全国提供公共服务,既然占据着垄断地位,就该拿出与之相配的服务水平来。单说实名制车票丢失这个问题,自2011年6月动车全面推行实名购票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乘客也反映,媒体也呼吁,各方力量给其出谋划策,却始终没能很好解决。即便原铁道部出台的规定还能够当“挡箭牌”,但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是一个承担公共服务的国企应该有的吗?
  所以,很多人都在期待铁路建设或铁路运营对民间资本开放,就是希望以市场的力量来打破垄断,推动铁路服务的升级。同样的道理,当抢票软件与12306官网“缠斗”时,当80后小夫妻帮农民工代买车票却被铁路警方拘留时,大多数人站在了铁路部门的对立面。至于这次浙大学生诉昆明铁路局一事,之所以成为舆论的焦点,也是因为公众希望最终的判决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用法律的力量来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所谓“规定”。
  当然,法院虽已立案,但如何判决还未可知,即便最终学生胜诉,以法律武器“解决了”实名制火车票丢失的问题,也仅仅是一个开始。相比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扭转铁路部门的旧思维才是根本。此时,恰恰需要更多人像这名浙大学生一样,敢较真,敢挑战,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以外部力量来迫使铁路部门放下架子,促进铁路服务的全面升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