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城乡之分才有城乡毕业生之分
2015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聃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社科院的这份报告,让人想起另一份类似的调查。就在今年8月,中国《就业主力军就业趋势研究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5年90后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687元人民币,平均薪资高低与父亲的职业有关:父亲是公务员的人群平均工资最高,父亲是务农的最低。这份就业趋势研究报告的分析结果,基于26万用户求职的真实数据。毫无疑问,两份报告不约而同展示出的是同一个问题:在就业市场中,出身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最难,同时也成为待遇堪忧者。
  此种城乡学生的就业差距,并不只与就业市场有关,而是在其接受教育的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城乡学生受到的教育质量有着天壤之别,农村孩子考进重点乃至是名牌大学已经越来越难,个人综合素质亦相对提升缓慢。多数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农村大学生,即便和其竞争的城市大学生没“拼爹”,他们亦难以成为后者的对手。
  换而言之,造成城乡学生就业情形差距的最大缘由,不在其他,而在城乡二元化体系下的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导致了城市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几率更大;经济资源不均,导致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明显,对子女毕业后的就业期望亦各不相同;受外界影响程度不等,导致城市学生的视野相对开阔,对就业所做的工作,亦会相对提前。系列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难免制造出“穷二代就业率最低”的现实结果。此种结果看似是孤立的,却与整个社会体系有关。
  那么,如何来逆转此种“穷二代就业率最低”的事实?以制度监督让就业市场更公平,为农村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帮助,这些被重复提及的举措,不能再拖延了。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努力实现城乡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变。总而言之,有城乡之分才有城乡毕业生之分,有“一元社会”,才不会有更易失业的“穷二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