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可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2016年03月2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新模式,跟过去的棚改政策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何要推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下,如何破解棚改资金的难题?22日,济南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做了详细解读。
本报记者 喻雯
摆脱棚改对开发商资金的过度依赖
“棚户区改造,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该负责人说,过去的棚户区改造任务主要是交给政府的各大投融资平台比如城投、旧投等,各区县政府也会承担一些。为了筹集改造资金,各平台公司会选择社会资金的注入,最常见的就是找开发企业合作。在片区前期的土地拆迁熟化过程中,开发企业会投入资金,为的是在后期拿地中的优势。
“像是一些位置好、易于拆迁开发的棚户区地块,开发商比较愿意合作,后期可以取得他们预期的收益和利润。”该负责人说,但是像一些关注度不高、位置不是很好的棚改项目,开发商就不愿意参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些棚改项目的搁浅,长期动不了,因为资金到不了位。
“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为棚改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这也是为政府购买棚改服务量身定做的贷款政策。”该负责人说,参与政府棚改购买合作是享受这项贷款的强制性条件,目前济南已经争取到了300亿元的贷款额度,已经签订157亿元的贷款合同,这有效地解决了棚改的资金问题。
该负责人说,这种融资渠道解决了以往过度依赖开发企业资金的问题,可以更好推动棚改项目的建设实施。
还款期延长,大大减轻财政压力
该负责人说,按照以往的棚改模式,各大平台在完成土地拆迁熟化后,把土地推向招拍挂市场,开发商拿地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像安置房、配套的公益性公建设施等,有的是开发商代建,有的是由平台公司自己来建。等完成这些棚户区改造的任务后,政府再把土地款的收益给平台公司,一般是在两年到三年内把相关的费用结清。
该负责人说,新的模式下“政府不用一次性把费用结清,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周期在25年左右,这减轻了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财政压力。”该负责人说,政府在购买平台的棚改服务比如安置房等,付款周期可以跟银行贷款的还款周期一致,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利于推动棚改项目的良性循环。除了融资渠道的变化外,该负责人说,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新模式,也通过把政府债务向企业债务的转变,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和风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