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不是纵容,得给它加个框
要区分可容之错和不可容之错,还需配套制度保驾护航
2016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范佳 刘雅菲 张洪波
  作为一个少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新制度,容错机制和任何一项制度一样,都需要时间来检验它的效果。
  在济南,很多官员普遍认同容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兜住了底”,可以在制度范围内施展拳脚。但容错这把尺子什么时候拿出来用、使用时怎么量、如何在保护和纵容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点……这都需要在实践中打磨。只有把这项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可操作的细节上,达到最佳状态,才能使之成为现实工作中保护改革者可用、实用、有效的“工具”。

为城市发展犯错 百姓不会苛责
  事实上,市民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美好的期待,若市民感觉官员是在为城市的发展犯错,并非完全不可原谅。什么样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市民的心中也有一杆秤。

  容错机制所宽容的错误,老百姓能答应吗?
  “制度可以宽容,但还是担心犯错会让老百姓用唾沫淹死。”济南市一官员坦陈,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任时能留下个好名声,容错机制虽可保住自己的政治生命,可就怕老百姓不答应。
  事实上,市民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美好的期待,若市民感觉官员是在为城市的发展犯错,并非完全不可原谅。什么样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市民的心中也有一杆秤。
  张成(化名)在济南做生意多年,也同济南官员、政府打了多年交道。“我是真替济南感到着急。”张成说,在南方做生意的时候,发现当地政府给企业的政策都十分宽松,和政府谈个事、办个事效率都很高。济南还有不少条条框框,看似规定越多,做事越保险,越不会出错,但实际上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很不利。
  “如果真是为了济南的发展,在法律没有禁止的范围内为企业开绿灯,就算是走了点弯路,我觉得也是可以原谅的。”张成表示。
  而在中学教师王希(化名)看来,容错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器,能给领导干部壮壮胆。“当领导不就是要胆大一些吗,关键的时候敢拍板,做事畏畏缩缩的也不适合当领导。”
  虽然胆子要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意孤行。“容错机制在宽容的同时,也得看到底是为啥犯的错。如果经过充分调研,但是错误还是难以避免,那可以不追究领导的责任。但如果是因为领导的武断等原因而造成的主观性失误,那还是得追责,不能拿着老百姓的资源随意去尝试。”

问责制完善了 容错才更有魅力
  “在对决策失误没有建立起码的问责制的前提下,就急巴巴地要建免责和容错机制,这是非常荒唐和可笑的。宽容,只有存在某种严格原则时才会显示出其意义;免责,只有在问责制非常完善时才会显示出其魅力。”
  容错伤民心已有先例。今年1月,重庆市有万州形象工程之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轰然倒地,一个“烂尾”长达三四年的“形象工程”被拆除,上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
  对此,有媒体评论:“在对决策失误没有建立起码的问责制的前提下,就急巴巴地要建免责和容错机制,这是非常荒唐和可笑的。宽容,只有存在某种严格原则时才会显示出其意义;免责,只有在问责制非常完善时才会显示出其魅力。”
  对新推出容错机制的济南来说,这就需要容错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能更好地明确领导的责任。
  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学军认为,在改革尝试中,失误确实难以避免,宽容是必要的。“像拆迁、招商引资政策的制定等,在这些利益交织的领域,利益分配等很多环节可能都会出现调整不当。”
  吴学军举例,像济南今年要推行的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新模式,就是制度创新。这是为了城市发展必须要做的,但是具体实行有好几套方案,在实践中可能尝试的并不是最优方案,具体效果如何试过才会知道,所以对待失误要宽容。
  “往往一些错误是相关联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不能‘一刀切’。”吴学军认为,能否容错,关键是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能说容错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吴学军说,机制无非两类,激励的和约束的。一方面要分清哪些事需要激励,哪些错是可以容许的;另一方面,要分清不能容的错,这要跟贡献度和对社会的损害程度挂钩,最后形成明确可行的评价标准。
建配套平衡机制 防止“瞎折腾”
  林学启说,没有容错机制、不允许失败,改革创新就难以有进展或者进展缓慢;但只有容错机制,又可能演变成盲目犯错、个人英雄主义的“瞎折腾”,甚至不惜打着改革的借口牟取私利。
  “激励约束机制,实际上起着引导作用,不是引导‘犯错’,而是引导‘纠错’,‘纠错’也是促进大家干事。”吴学军说。
  如果容错机制让符合容错条件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有“冤”有处申、有苦有处诉。那纠错机制就是让人能够知错能改。
  “我们建立容错机制,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决不能搞‘一容了之’、‘知错不改’。所以,纠错与容错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王文涛在容错机制出台之前,就曾表示济南还将配套建立纠错机制。
  对于容错和纠错,山东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林学启认为,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配套平衡机制。林学启说,没有容错机制、不允许失败,改革创新就难以有进展或者进展缓慢;但只有容错机制,又可能演变成盲目犯错、个人英雄主义的“瞎折腾”,甚至不惜打着改革的借口牟取私利。以往的改革中,不乏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有肥了私有的例子。
  “因此,在建立容错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配套的平衡机制,给容错机制加个框,以保障尽量少出错、不出错,特别是要保障不敢故意出错。”林学启说。
  在容错的同时要监督权力,林学启提出,一是依法决策、实施;二是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但是,在改革所依之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决策、实施中的“犯错”就极可能在迷迷糊糊中不了了之;在利益交换、输送、变现如此复杂的今天,“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在建立容错机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减少或避免犯错的机制、犯错后的及时纠正机制和恶意犯错的责任追究机制,清晰区分出可以被宽容的错误和必须问责的错误。
  “容错不等于无限度宽容,更不等于可以胡来,各地各部门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民主集中,不允许出现不经调研的‘拍脑袋决策’和不经集体讨论的‘任性拍板’。”林学启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