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靠“空降”,安全伞在哪儿
2016年03月2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雪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电动车,特别是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增多,电动车在一些小区的安全充电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棘手。(详见3月22日《齐鲁晚报》“这个整法好吓人,21层楼上扯下电线给电动车充电”)
看到这则新闻,想必很多市民都深有体会,伴随电动车的普及,一些高层住户“空降”电线充电,甚至结成“蜘蛛网”,这就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易引发纠纷。近日,笔者楼上的邻居刚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他从楼道里的公共电表处私自扯了一根线,悬在半空中,与网线、燃气管道挨得很近,周围邻居徒生不满,找他协商尽快拆除,他不悦,引发一场邻里纠纷。
其实,电动车充电变成“隐形杀手”,问题屡见不鲜,很多居民明明知道不安全也不美观,但因为方便就形成了从众效应,免去拆卸电池、搬运电瓶之累。殊不知,公众的生命安全就这样被忽视。据笔者观察,不少电动车都是连续充电12个小时以上,遇到天干物燥、恶劣天气,或电线在户外风吹雨淋老化漏电,极易发生危险,而插座玩“高楼蹦极”的也不在少数。
此类“空降”充电,是没有安全伞保护的“硬着陆”。对高层居民电动车充电,亟需打开安全伞,实现“软着陆”。街道办、社区以及物业部门,应加强对“空降”电线充电乱象的治理与防范,联合供电部门开展用电安全普及进社区活动,对空中飞线进行劝阻与治理。有条件的社区与物业,可选择适当位置建设充电桩,为居民提供及时的充电服务,至于收费方面可征求民意,通过召开听证会来确定价格。此外,也可借鉴一些好的办法,比如,现在市面出售的一种投币式智能充电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统一购买引进;也可借鉴广州一些小区的做法,市民需要充电时,可从物业那里购买充值卡,将卡插入智能开关,电充满后开关会自动关闭,方便又安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