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望族之叶家:
 家族多名师  杏坛有御医
2016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古城进士坊。清朝时叶氏家族曾出过一位进士、七位举人。 本报记者 杨淑君 通讯员 杨阳 摄
     东昌叶氏家族,在清代以来的四百年间,人杰辈出,其辉煌的成就在聊城教育史、医疗卫生史及美术史等多个领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声誉显赫的名门望族,曾经集中在古城的东南隅一代居住繁衍。近日,叶氏后人叶明对记者讲述了家族的历史。
  【渊源】
迁自苏州渐成望族
重教传医诗书继世

  古城南口往东,过去火神庙街就是叶家园子街。这是一条长约半里的古老街巷,它的原名叫做朱府街,街的西首路口叫做朱府口,这和明代太极殿大学士朱延禧相关,因为这一带是朱延禧的故宅。
  明末清初,叶氏始祖自江苏洞庭西山(苏州府)迁来此街居住,后来家族繁衍壮大,渐成望族。族人分居于朱府街、二府街、小太平街等多条街巷中,有的外迁异地,或居于乡下。
  叶氏宗祠位于朱府街西端路北,里面供奉着历代先辈的牌位。每年大门口贴上一副写着“南阳世泽,东郡家馨”的对联,联句延续百年不变。族人各家大门两边也贴上同样内容的对联。
  叶氏家族流传的辈分用字有20个,据叶明的父亲叶簪传生前说,20个字为:初、登、时、子、长,肇、祀、永、锡、昌,允、嗣、传、万、世,岁、禄、有、余、香。
  叶家是聊城著名的教育世家,历代从教者多,出过乾隆、嘉庆年间的塾师叶葆、高苑县教谕叶锡麟、临朐县教谕叶允平、民国名塾师叶盛传以及叶继祀、叶光祀、叶锡凤、叶祺昌、叶雨臣、叶寿门等。
  叶家还是一个中医世家,精通医术的有叶兰、叶锡龄、叶俊昌、叶嗣高等,其中叶嗣高是光绪年间的御医。
  叶氏家族诗书继世,学风浓郁,出过进士叶俊昌、举人叶葆等七名,还有贡生十余名。
  叶氏家族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画家,名叫叶松樵。其子叶簪传爱好文艺,长于书法,热心文史。
  叶嗣高家的院落被称为“叶家大院”,它位于叶家园子街中段路北。前为住宅,后有花园,对面路南设有私塾。叶嗣高于民初回聊后,将故宅扩建,并购置空地扩大园林,于是有了“叶家园子”。
  园林内巨槐浓荫,奇石凉亭,花香鸟鸣,妙趣期间。因为有了叶家这个知名的“园子”,于是,“叶家园子”逐渐代替了朱府街,而成为新的街名。
【人杰】
教育成就冠甲一方
杏林名士代不乏人

  叶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举。后因足跛放弃仕进,先受聘杨清文家“云桂堂”坐馆教学,后创办“道南家塾”,开始了大半生的私塾教学生涯。
  叶葆教学有方,学生们举业顺利,科举考中者接踵出现,致使叶葆声名远扬。慕名求学者先后多达数百人,除本地和邻县学生外,还有山西、江西、河北等外省少年不远千里来求学。
  据《叶石农先生年谱》记载,在叶葆正式教过的180名学生中,有33人考中举人,7人考中进士,10人被选为拔贡。如此突出的教学成就,使他成为聊城历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被誉为“聊城圣人”。
  此外,叶葆的父亲叶继祀曾受聘出馆朝城谢家,伯父叶光祀在家教过私塾。叶葆之子叶锡麟,字云台,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举人,任职高苑县教谕。叶葆下一辈还有一个叶锡凤,字瀛台,执教道南家塾。叶葆堂孙叶祺昌,字吟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副贡,直隶易州州判。他多年执教私塾,并著有举业指南类作品多部。民国年间的叶盛传,字戟门,早年教私塾,为城中名塾师,曾担任光岳楼女子小学等学校校长。
  叶氏历代都有中医,如叶兰、叶锡龄、叶俊昌、叶嗣高等。叶嗣高(1857—1925),字矩民,擅长中医内科。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陕西为候补县丞。二十六年(1900年)在太原漕粮房任职。八国联军进北京,光绪帝和西太后慈禧逃往西安,途经太原时慈禧患病。叶嗣高被推荐为慈禧诊病,慈禧病愈后封其为延山县知县。
  不久,叶嗣高应召进京,任太医院御医,旋升为遵化州知州。后在天津袁世凯府中听差,进京见驾,升为候补道台。晚年回乡行医,为人医病从不端架子,无论贫富患者,他皆一视同仁,为乡里所称颂。
【书画】
自幼清贫发奋成才
历经曲折秉性不移

  叶松樵(1889—1955),叶明的祖父。民国二十七年(1938)前后,曾在聊城戒烟公所(南门里往东一带)教书。民国三十二年(1943)前后,曾在叶氏宗祠教书。他毕生以教课为业并致力于国画创作与研究,造诣颇深多有建树。
  叶松樵父母早亡,自幼孤苦伶仃。他天资敏悟,在生活拮据的境遇中,熟读四书五经,钻研绘画技艺。他长年累月摹练作画,历经数年之努力,艺术风格日臻成熟,成为民国年间聊城著名国画家。
  民国二十七年(1938)前后,他曾与著名国画家呼盉斋合作过一幅写意花鸟,名曰“藤萝麻雀图”,他们将此画赠给了邑人王助山。叶嗣侨曾画过一幅写意山水,画面自题诗为:“古木荫中系短蓬,杖者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他在另一幅山水上题词为:“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他在一幅“桃花燕子”上面题词为:“旧时王谢堂前燕,今飞小圃作勾栏”。他在一幅“古树猛虎图”中题词为:“红杏林中虎啸风”。
  叶明之父叶簪传生于1929年,卒于2010年,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民间知名文人。幼读私塾,后到卫仓小学(今复建的任克溥绮园处)插班六年级。1945年考入聊城简易师范。聊城解放后,于1948年考入聊城干校(当时设在阿城海慧寺),1950年毕业分配到高唐县委做文秘工作,负责写稿、刻印文件、收发等工作。1954年8月因组织部长偶尔看到他家书有“落后思想”,从此多次扣留查看。他发现后与之大吵一架,盛怒之下卷起铺盖弃职返乡。
  叶簪传运用自己深厚的国学知识,把《聊斋志异》中的《老饕》等名篇改写成评书说本。在1957年前后的“评书热”中,他利用自己的说本在新华舞台广场里说书。其间,他以评书艺人炳克仁为老师,还学说过《江湖奇侠传》、《雍正剑侠图》等评书。那时,他的身边每天都围着很多人听书。
  文革时,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受管制后,生活异常艰难,但他爱好文化艺术的痴心未曾改变。1979年得到平反。
  书法更是他的终生爱好,他手握用了十几年的一支大字秃笔,每天都写上几幅颜体书法,内容都是他喜欢的古诗词。每年一入腊月,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总有不少人喊他到家里写春联。他夹着用报纸卷起来的大毛笔,到那里就写,写完就走。从来没有吃过人家的饭,有时连口水也不喝。
  叶簪传在1990年前后,组织了一批热心人将吴云涛先生的《东昌旧闻》等手写本和沈宝章先生部分笔记资料誊录、刻印,并命名为《东昌野史》。其中保存了地方文史资料200余篇。先生还特别把《逛东昌》另抄写成小册子。后来,《东昌野史》和《逛东昌》不知被喜爱地方文史的人们复印了多少遍。
  他汇集《联海拾遗》时,有人经常见他拿笔在街巷、胡同里抄写居民大门上的词句新颖的对联,久而久之,便集成了一本书。
  晚年,常有记者采访他。他对记者讲过《资治通鉴》记载的隋朝大将宇文化及在聊城定都建立许国的史实;讲过清代晋商垄断地方盐业的事情;讲过聊城历史上刻书印书业的发达盛况;讲过江西会馆的规模以及他小时候去那里看戏的情景。有记者曾感叹地说,旧聊城在叶先生心里装着哩。
  叶葆评选编辑的《山西墨选》。
  叶家园子老照片。(资料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