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帮村摘掉“穷帽子”
2016年04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四月初,连接大西邵和董家西邵村的路面正式开始硬化施工,这条一直以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总算是换了模样。而这一变化正得益于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
徐延明曾是潍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一名科级干部,2015年3月份,36岁的他被潍坊市委选派到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大西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在办公室坐班的科级干部一下子成了一个在省级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而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徐延明带领村民找准路子赚钱致富,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大西邵村是2013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的,村里的收入主要是靠种地,属于丘陵薄地,水源也比较差,能种植的作物也有限。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80亩左右的机动地发包。
到村以后,徐延明通过走访,找到了种蒜黄这个致富突破口,在村中专门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发展蒜黄种植。目前,大西邵村已经成为王家街道乃至整个峡山区最大的蒜黄交易基地,威海、青岛、东营等地的商贩都主动前来收购,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交易体系。
在徐延明到村之前,大西邵村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延明组织梳理出10户特困户,并将情况反馈中心领导班子,最后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1.5万元给每户送来优质煤1吨以及面油等其他物资。现在,贫困户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不仅如此,徐延明还积极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有机蔬菜、冬暖式大棚、桃树种植等项目,并为村民免费提供种植苗木,还邀请专家为种植户上课传授技艺。整理土地的费用,徐延明也积极争取为村民进行补助。在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修路、引进种植项目的同时,徐延明不忘丰富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添置音响设备,村民高兴地跳起了广场舞。读书学习上网,村里有了图书屋。
现在的大西邵村,每天都在变化着。2016年3月份,在徐延明驻村一整年的时候,省扶贫办验收通过,大西邵村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这在潍坊市省级贫困村中是第一批。“实打实带村民增收致富才是硬道理。”徐延明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奔波努力着。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李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