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也是个爱做梦的女孩,自从结了婚又有了娃,一下子褪变为街头大妈,只
2016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年轻时我也是个爱做梦的女孩,自从结了婚又有了娃,一下子褪变为街头大妈,只管娃吃饱穿暖,自己的形象则完全忽略了。当孩子渐渐长大、入学,在接送的队伍里屡屡被当成奶奶,我才发现自己为了家庭已失去了自我。
  狠狠心开始减肥、开始美容、开始哼着歌锻炼,刚刚重新定位自己、定义生活,父亲却于2014年的5月突发脑梗,成了植物人。我和弟弟妹妹尽了最大的努力,把父亲转到北京最好的康复医院,仍然没有任何的起色。那个疼我爱我天天叫着我“平儿”的父亲,再也不会发出一个字,露出一丝笑。
  每天反反复复想起那些针脚一样细密的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想起关于他的每一个细节:吃饭、穿衣、抽烟、泡脚、剪指甲……眼泪都要流尽了。最难过的日子里,我开始用笔写下对父亲的记忆,写下亲情的点滴。那时从未想到投稿,只是把这些文字保存在电脑里,一篇又一篇。
  2014年10月份,我从齐鲁晚报到看到风雅颂墨香栏的征文,要写一篇关于菏泽的文字,回想每天生活的画面,我便在电脑上敲下了那篇《早安,菏泽》投了出去,其实我内心认为一个无名作者的初次投稿肯定会石沉大海,就没有抱什么希望。没想到第二个周一晚上,我的QQ叮咚响起,竟然是编辑张莹发来的消息:“何老师,您的稿件将发在明天的齐鲁晚报上,请您留意。”
  我第二天一早找到报纸,怀着惊喜的心情,跑到医院送给母亲,母亲更是一遍遍地看呀看,眼睛里全是喜悦。得到了这样的肯定,我越来越多地看报读书、积极地参与征稿征文,也把我以前积累的关于亲情的文稿投出去,我的文字开始在报上频频出现。我惊奇地发现,文字赋予我们这么大的表达空间,而亲情是走进人心的直通车。我们都是父母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我们都愿意记录那些血浓于水的亲情瞬间。这些文字,虽不精致,但发自肺腑,写下来,这些无从寄托的思念就有了附着。
  慢慢地,在文字里,我又重新找回了父爱,找回了亲情;慢慢地,在文字里,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方向。
  2015年一年间,我业余写下近四万字的散文,其中两万多字见诸报端。而这样的成绩,缘于那一篇《早安,菏泽》,缘于张编辑那一句鼓励的话:“您写的很好,欢迎您继续投稿!”
  齐鲁晚报今日菏泽创刊五周年之际,让我再说一声:“谢谢!”我是那么幸运,能够认识你。
(菏泽市牡丹区检察院 何卫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