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王利华
毕业离校,意味着大家从“南开学生”变成“南开校友”。我觉得仅从字面上泛泛理解“校友”一词是不对的,应该作出正确诠释。我曾写过一篇小文考证“友”的原始本义,发现它并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而是指同宗同祖的亲兄弟、族兄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还相当程度地保留着这个含义,当时史书中的《孝友传》,就是记载那些孝顺长辈、友爱兄弟的人物事迹。我认为“校友”一词当从“友”的本义来理解,你们明天就要变成“南开校友”,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南开的朋友,你们永远都是“南开人”。
事实上,我们还需要正确地理解“南开”。我以为南开有小、中、大三个含义——“小南开”是南开大学,“中南开”是南开系列学校,“大南开”则没有明确边界——她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包括“允公允能”的德才修养,“日新月异”的创造激情,“知中国,服务中国”的责任担当,坚韧不拔、“越难越开”的勇气。
这一年同学们埋头撰写博士论文,争分夺秒,没有多少时间欣赏新校区美景,有些同学可能还没记住新校区的新路名,将来很可能迷路。先前我有意无意提到了同砚、同心、同德,此外还有宁慧、敬慧、和慧等等。我觉得这些路名都取得很好,典雅而有深意,符合南开气质。我想斗胆作些诠释,帮助大家记住它们。
今天大家都戴上了博士帽,是丽质慧心的高级人才。不过我想说,大家的学习还远未结束,今后仍需不断益智增慧,特别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转识成智”,做到“知行合一”,把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这很不容易,需要始终保持一份宁静之心、诚敬之心、平和之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知识分子也并未幸免于世俗熏染,南开人需要特别体悟宁静生慧、诚敬生慧的道理。这是我对“宁慧”、“敬慧”的理解。
比较起来,“和慧”是更高的一重境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包括很多种含义。我认为“和”与“慧”是彼此伴生、相互助益的关系:和增慧,慧致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既和且慧。既和且慧,则心境平和,善用智慧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使得家庭和睦,同事、朋友关系和谐。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是“和慧”的最高追求。
作为南开人,我希望大家“尚智”更应“尚勤”,因成功不能单恃智力,更需要勤奋;南开人追求“日新月异”,不断“启新”,但启新不忘“思源”——也就是不忘本,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南开人有“翔宇”之志,追求卓越,但也“乐群”,不自视高人一等,不自我孤立。我们的老学长周恩来总理之所以成就旷世功业,就是因他不仅有翔宇之志,而且乐群善群。我如此这般率尔妄解,未必符合命名者的原意,贻笑大方了!但我确实很希望大家记住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将来该走的路,少走弯路,不要迷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