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院前急救,不少人会想到“命悬一线”一词。“急救人”,作为奔波于这条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可谓掌握着最关键的生命线。驾驶员、医生、急救护士、调度员……不同的身份同样的职责,他们都是一线救死扶伤的“战士”。18日,记者走进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人员们的生活,了解了他们背后的酸甜苦辣。
本报记者 李倩 康宇
实习生 于梦竹 郭骁男
车辆不让行
近百米开了4分钟
“因情况紧急,报警人常存在错报或叙述不清事故地点的问题,这给我们的救护工作造成极大阻碍。”至今已在急救中心工作8个年头的驾驶员宋志远说,接到类似情况的电话是常有的事。
有次,报警人称事故发生地在九巨龙,急救人员跑了很多路都没找到,详细询问才得知是泗水九巨龙,伤患白白错过了最佳救助时机。
在城区的一些小路上,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堵,常常不足百米的路程得开三四分钟。“虽然急救车不受交通指示灯限制,但有时在路口,很多横向行驶的小轿车一点也没有让行的意思。”驾驶员宋志远说。
“还有些道路在不同地方叫法各异,比如吴泰闸路,不同路段有不同名字,我们要做好的首要工作就是确认地点,其次进行电话定位。另外,当报警人叙述不清时,我们也会建议他描述附近建筑物、找邻居接听急救电话等。”调度员金照明说,急救人员在自身掌握医疗常识、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处理紧急事故的方法。如改道、通知交警等,也要学会引导、稳定报警人情绪,高效快速的完成信息处理,进行紧急救护。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跑空车,好点的情况,求助者会打个电话来告知不需要急救了。但更多时他们自行处理了也不会再次拨打120,急救车到了现场又找不到人,干着急。”金照明说。
跪地抢救
新裤子磨得发白
“我们的工作服刚换不久,这上衣都不敢轻易穿。白色的,里面必须穿背心,要不一天好几趟的急救,衣服都洗不出来了。”急救护士宋立芃和主治医师邵飞笑着给记者展示他们的急救服。白色的上衣,孔雀蓝的裤子,连同左膀的袖章,展示着“急救人”的特殊身份。
狭小的救护车内,经过多重改装,安装有各种医疗器材,密不透风。一场急救下来,他们满头大汗,裤子还因为跪在地上对伤者进行急救处理磨得发白。掀开宋立芃的裤管,记者发现他的左膝已经磨破了皮。“工作这么多年也习惯了,没什么感觉。以前被呕吐物、排泄物等弄得满身也是常有的事。”宋立芃说,他们一般都是工作一天休息一天,而工作的一天强度很大,所以他们都是穿着衣服睡,而且也不挑地方,随时随地都能入睡。作为一名“急救人”,随时要经受体力与精力的双重考验。宋立芃还分享了自己刚做急救工作时的趣事,第一天连去三趟泗水,他竟然晕起了车,弄的伤者家属感到奇怪“怎么一个医生还晕车”。
问到喜欢的休闲方式,邵飞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看电视了,不太忙时就陪女儿看看动画片。宋立芃则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实习医生格蕾》等医疗方面的电视剧。“也不会因为平日里接触太多真实医疗现场而排斥,干一行爱一行吧。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挺有意思,每天接触的伤患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抱怨工作的辛苦那生活多无聊啊……”宋立芃和邵飞以幽默的方式展现着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与真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