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夺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2017年0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雨茂
  一天深夜接到一通电话。朋友的儿子读初中一年级,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要求当晚写好,到了12点,孩子仍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妈妈着急了,打电话向我求援。我看时间太晚,于是告诉她,孩子实在写不出来就不要硬写,干脆睡觉,说不定梦中会产生灵感。我说的是玩笑话,平时没有观察、没有积累,写作兴奋度不够,梦中是不会文思泉涌的。
  在文学院教书多年,又顶着所谓作家的虚衔,向我吐槽孩子不会写文章的人很多,其中家有男孩的家长居多。有位老乡告诉我,儿子读小学时,周末要写一篇关于春天的记叙文,星期六孩子在家憋了一整天都写不出来,星期天他开车带儿子四处转悠,虽然浪费了些汽油钱,好歹让孩子交了差。其实,我也有类似经历,别人向我倒苦水,我又向谁言说呢?文学院老师教不了自己孩子作文,怎么好意思向别人诉苦?还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吧。
  同事的女儿以超过一本分数线的分数考进我校文学院,数学、英语分数都不高,但语文分很高。我向同事请教怎样教孩子作文。她说,除了指导孩子阅读,她没有教过孩子写作,孩子写作文从来不费事。细问才知道,她读博士那几年,孩子一直放在农村奶奶家。老人没有文化,但事事由着孩子,所以成天在外面疯跑。可不要小看那几年的疯跑,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因为母亲不在身边,孤独无助也伴随着她,所以情感体验远比一般小孩子丰富深刻。长大后写作文,这些都是难得的素材,深刻的观察力、想象力加上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自然使得她的文章不同凡响。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968年的一天,美国一位3岁女孩指着礼品盒上的“open(开)”对妈妈说,她认识第一个字母“o”。妈妈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女孩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却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这家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女儿在认识字母“o”之前,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等等圆形的东西,但是,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字母之后,孩子就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并进行精神赔偿。这位非凡的妈妈还当庭进行了辩论,“我曾在一个公园里见到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放在较大的水塘里;另一只完好无损,放在很小的水塘里。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剪去左边翅膀的因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而无法飞行;在小水塘里的因没有足够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呆在水里。我女儿犹如一只幼儿园的天鹅,他们剪掉了她一只想象的翅膀,过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法庭宣判幼儿园败诉!从此,美国《公民权法》中多了两项特别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玩的权利;问为什么的权利。
  中国的许多幼儿园只是让孩子成天在教室学习,幼儿的大自然只是从窗户里看到的那一片天空,他们的想象力被禁锢在枯燥的加减法和英语单词中,这还不是他们悲惨生活的全部,回家还有作业,还有数不清的特长班在等着他们。幼儿玩的权利被残忍剥夺,没有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就要学习和记诵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知识,想象力被戕杀,创新力被抑制,幼儿教育是在犯罪呀!回头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的幼儿园就是大自然,我们玩沙、戏水、和泥、斗草、捉虫、逗鸟、放牧……无忧无虑,率真活泼。那一段生活对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的养成作用显著,对我崇尚自然、爱好写作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孩子们到了小学、中学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更悲惨,一周有五六天时间在教室里苦读,晚上有繁重的作业,周末还要上培训班、特长班,有的还被家长、老师带着参加各种竞赛,这些竞赛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是为了上更好的中学乃至大学。我曾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培训班成了兴趣的杀手》一文,谈现在许多学生都是培训班毕业的,培训班名为培养兴趣,却成了兴趣杀手。孩子从小在培训班学什么,大学选专业就避开什么,作文培训班往往成了文学院的杀手,真是莫大的讽刺!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安杰的女儿江亚宁看完《安娜·卡列尼娜》后问母亲:“安娜漂亮到什么程度?像谁那么漂亮?”安杰告诉女儿看小说不能这样看。但江亚宁坚持问“我就是想知道安娜有多漂亮”,安杰让女儿“闭上眼睛使劲想,你想她多美就有多美,想她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女儿告诉她,“不行,我一闭上眼睛,脑子里想的都是李铁梅、小常宝她们。”母亲叹息道:“你们这些孩子真可怜,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看的都是外国电影,那些女演员、女明星,别提了……”但女儿仍然想象不出安娜有多漂亮。那时正值“文革”时期,在文化沙漠里成长的女孩子连美的想象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主动追求美了。相比江亚宁,现在的孩子能够接受美的熏陶,但“刷题”占据了大量时间,网络、游戏成了他们闲暇时的慰藉,不仅阅读不够,对自然、生活的体验也很不足,审美能力必然缺乏。
  一位学生去年毕业了,他在大学里跟我是忘年交,经常在一起对谈。他说:“高中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但是他讲的东西对我毫无用处,在初中就已经全部掌握了。高中时我没有听过一节语文课,都是阅读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结果每次语文考试都考得好,作文甚至屡屡被全校老师传阅。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真的死板地跟着语文老师重复重复再重复,估计在那段时间里会没有思考与成长的空间,最终也就是和大部分高中生一样浑浑噩噩罢了。”
  从小与外界隔绝,被强行灌输各种关于升学的知识,不会生活,不观察自然,阅读不够,审美缺失,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孩子们的想象力哪里去了?还用讨论吗?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