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青蓑衣樊村:
湿地可泛舟 稻田能作画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本报记者 宋磊     

  在淄博高青县常家镇,有一处美丽乡村名叫蓑衣樊,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年间,有一樊姓人氏在此定居,以编制蓑衣而闻名,故取名蓑衣樊。如今,编制蓑衣的手工艺被传承了下来,蓑衣被制成工艺品,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蓑衣樊村也发展起乡村旅游,成立了蓑衣水乡合作社,实现了村社合一,村民入股后不用承担风险就能赚到钱。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近两年,蓑衣樊村依托国际温泉慢城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5000余亩原生湿地,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2013年11月入选“全国最美乡村”。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9月初秋的蓑衣樊,依然绿树碧水环绕,在村里的湿地湖面泛舟,两边都是碧绿的荷叶,风光旖旎,生态优美,给人一种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感觉。蓑衣樊村植被繁多,拥有大面积的芦苇荡,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怡人。
  据常家镇副镇长、蓑衣樊村书记刘树海介绍,早在2011年,蓑衣樊村就实现了1570亩土地的全流转。土地流转后,村民因地制宜种花种树、挖藕塘、建鱼池。
  近年来,蓑衣樊村注重水稻种植模式创新,发展了稻田养蟹,据介绍,水稻插秧30天后,村民们就放养蟹苗,每亩放养量达1200多只。水稻和蟹苗共存共生,互相作用,蟹苗放进稻田后,毛蟹成了稻田“质检员”:由于它对农药、化肥稀奇敏感,所以稻蟹共作示范田不施任何农药化肥。毛蟹以水中浮萍、杂草、浮游生物为食,同时还能起到松散土壤的作用,在提高水稻、河蟹产量的同时,带动发展该村的旅游业。10月份螃蟹成熟的季节,高青县乃至周边城市的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品尝河蟹,观赏稻田,现在,蓑衣樊已经将“蓑衣水乡稻田钓蟹”打造成旅游特色品牌,成为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除了稻蟹共作,蓑衣樊还在大片水稻中描绘出“稻田画”,从空中俯瞰,以田野为画布、以秧苗为彩笔的稻田画,新奇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走在稻田中,浓郁的稻香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刘树海曾两次随省旅发委组织的乡村旅游考察团出去学习,到过台湾地区以及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在外面学习,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自己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出去的都是乡村旅游从业者,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来。回来后再结合自己的优势,借鉴可采纳的为我所用,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乡村游来。”刘树海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