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朦胧中的“赶路者”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雪樱
  入秋后,我患上重感冒,食之无味,坐之无神,整个人病恹恹的,嗓子直冒火。然而,读书仍是我雷打不动的事,尤其是晚上的听书。忘记从何时起,线上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令人眼花缭乱。偶然机会邂逅王老师的读书会,扫码入群,线上分享,互相讨论,每晚九点的听书就成为一种约定。
  最初,我经常“缺课”,总觉得不习惯,还是喜欢翻阅纸质书籍的感觉,指尖划过书页,神思翩跹,在与书页的温热对视中,心灵获得自由。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主儿,再后来,新鲜感过去,连“爬楼”重听的动力也荡然无存。“不是做不到,是懒!”“不下狠心,对不起自己!”各种“壮士断腕”般的励志语录在眼前碰撞,却只能管用几天,很快就无效。但是,王老师的准点分享着实叫人感动。记得有一天,分享中途,有书友听到刺耳的声响,原来王老师开车中途,汽车抛锚,等待交通救援的时候,他在路边与大家分享。此后,我重拾听书的习惯,每天一本书,每次听都有新的收获,而王老师制作的书签更是快速帮助书友牢记要点。
  坚持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力量。所谓“可怕”,不仅是能够治愈“懒癌”,更多的是使人精进,善于管理自我。一个人的坚持,能够带动一群人的坚持,我觉得,这就是线上读书会的最大功效。记得今年的除夕夜,晚上九点,王老师准时分享。窗外传来稀稀落落的爆竹声,杂糅着央视春晚传出的欢笑声,炮制成节日中独有的喧腾;屏幕上闪成一片,热火朝天抢红包成为全民统一动作,线上的分享却略显寂寞。有谁能想到,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时刻,“每天读一本书”依旧正在进行。那一晚,分享的书目我早已忘记,但屏幕那边传来的熟悉沉稳而带有磁性的声音,穿越除夕夜的喧腾,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中,久久回响。
  一天天过去,晚间听书也成为全新的生活方式。“你是怎样做到的?我买过好几个付费阅读,都白白浪费了。”朋友问道。我认为,坚持的背后是精神的攀登,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
  其实,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生活更美好,让生命更有活力。很多书友都知道,王老师在不同场合分享过书,出去做活动,临时改在咖啡馆,高架桥下停车场,出差路边的空地上……仰望星空,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安于一隅安静阅读,这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上周,线上读书会迎来第465本书,这个夜晚的分享却是惊心动魄的。这天晚上,他的女儿生病,情况紧急送医院,他完全可以按下“暂停键”,但是,在“兵荒马乱”中,他却将分享进行到底。事后,他缓缓说道:“持续466天的每晚9点,如466个生命的切片,因时间的确定性,便与无常的生活交织,一个个场景更清晰地烙下印记。昨晚又是一个新的体验,飞车带小女医院急诊,各种穿梭幸无大碍,在各种情绪起伏中,路上平顺依然地完成分享。”书友们为他的坚持而点赞。我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非是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而是你我之间隔了个“每日读一本书”的坚持而已。
  或许,每个人生来都是“失败者”,坚持就是让你行走在成功大道上的种种体验,纷杂而繁丽的体验,构建瑰丽而迷人的精神版图,即便“失败”了,你也是成功者,因为经历本身就是最大的赢家。所以,坚持的深意是教给我们抵抗平庸人生的一种利器,抑或是说迎战无常际遇的一种姿态。相比之下,敢于坚持的人更难以被打败。读书也好,跑步也好,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在归零中向前,在坚持中成就自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