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上半年
在动荡市场下争级保位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7年上半年已经过去,随着消费升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家居行业的变动也是此起彼伏,从做产品到做品牌,从传统的营销模式到新型营销模式等,家居市场的各种趋势都牵动着从业者人的心。
受房产市场影响
家居市场整体低位运行

  家居市场与房产市场一直联系紧密。受全国房地产市场直接影响,与高位运行的2016年楼市相反的是,2017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逐步降温趋势。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调控城市持续增加,政策区域联动性、创新性增强。调控的升级和发酵使得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明显抑制,房价涨幅明显放缓,楼市成交有所下降,也是建材家居市场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段时间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6月份数据公布。6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为91.63,环比下降5.40点,同比下降15.52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6月销售额为773.4亿元,环比下降7.02%,同比下降27.57%。1-6月累计销售额为4071.2亿元,同比下降25.34%。6月BHI环比再下跌,2017年上半年BHI呈低位运行走势,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整体表现远不及去年同期。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认为,6月高温多雨,是传统的家装淡季,BHI延续上月态势,继续走低。
  其次,建材家居行业转型升级、结构性改革还未跟上当前消费升级的步伐。当前85后、90后主流消费群体一方面是互联网消费主力,另一方面期待更新、更时尚、更个性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发展模式早已不适合行业发展规律,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在提升硬件、丰富业态、更新品牌等方面多下工夫,努力引领消费。
转换方式探路市场
行业热词成为现实

  上半年,前两年频繁提及的“定制家居”概念,表现为定制家居企业扎堆涌入资本市场,从产品竞争到资本竞争,这个细分市场经历了质的变化;曾被热衷提及的“整装”消费方式,转化成一些家装公司低调推出的整装产品,默默探路市场。
  概念类的词汇,开始从名词变成动词,“炒作”、“作秀”式的动作也越来越少。在过去十年,“设计”是行业热衷提及的词汇,无论是家装公司、家具品牌还是卖场,都将设计作为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卖点。但是果真如此吗?家居消费升级近在眼前,不少企业真的开始从设计下手,将噱头转变为真的实力。
  将企业的动作整合,也能琢磨出一些意味深长的看点来:企业们正在以多元化经营取胜。家居卖场,几乎都在或多或少地改变,有的从硬件设施上入手,提升购物环境;有的从入驻品牌入手,改革升级传统的合作品牌体系,引入更高端的品牌,提升购物环境氛围;有的则引入多业态,在家居基础上引入生活相关的业态品牌,以多元化经营取胜。
消费升级并不是一句空话,市场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在当下环境下,传统“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行业发展规律,消费者更期待看到更新、更好、更个性化的东西,这促使着企业都在默默地改变,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转变营销方式
融入互联网技术

  在产业联合和激烈竞争的大趋势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加强。品牌联盟、联合促销、厂家与连锁卖场合作等形式层出不穷,竞合趋势明显。家居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将成为家居、家具销售的重要渠道,营销模式将从产品、服务向数字化、移动互联化转移,传播模式也将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移,多平台整合运营。
  近年来,家居企业逐渐在技术上融入3D技术、VR体验技术,增强消费者体验度,让客户提前感受用家装的效果,促使客户签单,也称VR技术为“签单神器”;但是VR技术正在发展,依然有很多缺陷,有些制作的比较粗糙,VR眼镜非常沉重,不好操控,家居的VR路线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竞争从区域、类别、局部上升为品牌之间的立体战。强化和加快品牌建设,建立更高层面的品牌内涵,实现更高效的系统化品牌工程成为品牌企业必走之路。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提升,品牌层面的竞争也将更加强化,没有品牌基础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以品牌企业为中心的集团将陆续出现。
(见习记者 孙慧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