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行动
李伟: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李伟是枣庄市发改委派出到峄城区峨山镇后马寨村的第一书记,9月初刚刚上任的他虽然仅仅到任两个多月,但谈起村里的情况却丝毫不陌生。
23日上午,记者在后马寨村见到李伟时他正在整理自己手绘的村民居住地图。李伟告诉记者,后马寨村是枣庄市15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来到这里后如何扶贫成了一项重要任务。“来到之后我每一户都走访到了,有的家庭确实很困难。”李伟说,起初来到村里时确实感觉有一定的思想落差,但经过走访自己发现,这里的民风十分朴实,但又相对保守,村里仅仅种植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没有任何经济作物,而且没有能带动村民致富的“能手”。李伟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能提高收入,自己帮助一个回村创业的村民建立了一个纺织厂,建立了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同时利用村里靠近352省道的区位优势修建道路,借助寨山的核桃生产基地同时发展一、二、三产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带动村民致富。“习总书记说过,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让村民尽快转变思路,一定要让我们村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李伟说。
孔祥顺: 打造国家级 核桃示范基地
孔祥顺是枣庄市发改委派出到峄城区峨山镇西马寨村的第一书记。今年5月份到任的他已经来到西马寨有半年时间了,虽说时间不长,但干的工作却一点也不少。孔祥顺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已经实现了户户通,年底前全村都将脱贫。
孔祥顺介绍,西马寨村全村共有329户、1078人,全村都在种植核桃,北面的寨山是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同时刚刚被评为美丽乡村。村内新建了8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安装了路灯30盏、监控23个、新建花池90个、栽植绿化苗木10万余棵。“这个村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而且现在全村已经基本都脱贫了。”孔祥顺告诉记者,村内正在依托核桃种植产业的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寨山核桃产业园,同时发展核桃加工和乡村旅游业,目前投资600万元的核桃加工车间和冷库主体即将完工。
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孔祥顺向记者讲述了“马寨村”的历史典故,这里还有遗留下元末明初的历史古迹,“我们还正在申报传统村落,还计划引进几个大项目,我相信经过全村人的努力,西马寨村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孔祥顺信心十足地说。
侯寅: 民风淳朴让人感动
侯寅是峄城区水利和渔业局派出到峨山镇河口村第一书记,虽然只有32岁的他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实干家”。来到河口村半年,侯寅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民风太好了,太热情。”
和大多第一书记一样,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为了尽快和村民熟悉起来,侯寅见到人总是主动打招呼,起初,村民都认为侯寅年轻,办不成什么实事,都没太把这个第一书记放在心上。“知道村民最缺什么,咱才能干什么。”侯寅告诉记者,有村民无意间曾说村里路灯不亮,而且没有监控,很没有安全感。村民无心的话侯寅却放在了心上。经过多方协调,侯寅筹措资金给村里全部装上了LED路灯和监控,这让村民大感“意外”。村民发现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原来真是个“实干家”,现在每当侯寅出门,总有村民热情的上前打招呼,有什么难处也主动向侯寅提出,重阳节侯寅还专门为老人组织了百家宴活动。“现在全村有监控,小孩都放心的在门口玩。村里人太热情了,老远就打招呼。”侯寅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投放了价值15万元的鱼苗发展养殖业,村民也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蔡 整合闲置土地发展乡村旅游
蔡 是峄城区委组织部派出到峨山镇周庄村第一书记,来到周庄村半年,原本有三分之一不通路的周庄村已经铺上了崭新的柏油路,村民出行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蔡 刚刚来到周庄村就发现,村里不光集体收入不高,硬件条件也较差,有的地方甚至连路也没有。“要想富先修路”,蔡 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装路灯,其他村都是修水泥路,而蔡 为村里修的却是造价高但质量好的柏油路,路灯基本通到了家家户户。蔡 告诉记者,原本村内分为前后两队,因为一些基础设施问题,两队有时还会闹矛盾,为了让村民满意,蔡 积极协调给村内修建了两处休闲广场,全都装上了体育器材。
蔡 走访发现,村内共有28户贫困户,闲置土地也较多,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蔡 和周庄村书记共同谋划修建起了大棚种植和农家乐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就业。“我计划呢,明年申请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发展养殖业,同时也为村里修建下水道等基础设施,让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蔡 说。
刘伟: 第一次到农村感触深
刘伟是枣庄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派出到峨山镇夏庄村的第一书记,今年49岁的他这是第一次到基层农村开展工作,“感触很深,很受学习和鼓舞。”
夏庄村一共2600多口人,刘伟刚来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大”,虽然人多,但基本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生,集体收入较低。刘伟告诉记者,由于原单位工作性质原因,平时和外界接触较少,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刚到夏庄村时还是让刘伟感到了落差。在走访第一户村民时,刘伟发现这户78岁高龄的老农独自养着4个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也只有14岁,家中只养了两只羊,每顿只能吃咸菜。“没想到这么困难,那是我去的第一户人家,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户。”刘伟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翻遍了全身找出300块钱给了老农,这可能是他们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但也是这第一次走访,让刘伟坚定了自己工作的信念。
来到夏庄村半年,刘伟为村里修了两条生产路,安装了30多处监控,翻新了自来水管,还从原单位协调资金为村内建设基础设施,刘伟告诉记者,夏庄村地处山脚下,一下大雨村内就会有山洪,目前一个修建泄洪渠和水坝的项目正在落实中,未来的夏庄村一定更加美好。
今年以来,峨山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业务管理,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一、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核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该院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扎实有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首问负责、医师查房、行政查房、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定期举办业务知识讲座,利用每天点名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业务知识考试,定期对全院各科室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杜绝医疗隐患。医院还对原有科室进行科学规划,先后投入20余万元为病房和一线服务科室购置空调、电脑、办公桌椅等,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强化医疗质量,为大众健康保健护航。医院各业务科室严格遵照各项法律法规和诊疗技术规范要求,做到依法规范执业,积极推进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先后聘请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和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来院技术培训,提升了急诊急救和心脑血管疾病诊治的水平。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重点打造“国医堂”中医科室,先后追加投入40多万元进行中医药基础和中医文化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三、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医院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对全镇19个卫生室的乡医及57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协理员进行了巡回培训,使所有乡村医生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内容。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卫生、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为居民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达15000份,为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发放了6000余份。下发健康档案整改实施方案,配备宣传喇叭及体检用品70余套,为居民更新健康档案信息,掌握全镇慢性病患者信息,同时纳入管理。截止目前,全镇居民建档41654人,建档率79.30%,实现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人数41654人,其中管理65岁入户以上老年人3684人,管理率58%,体检3684人,体检表完整2939,中医辨识17967人,中医指导率50%;管理高血压患者总人数3737,管理率35.29%,规范管理2344,规范管理率62.71%;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102人,管理率27.04%,规范管理688人,规范管理率62.43%;检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47人,管理272人,规范管理237人;孕产妇277人,产后随访258人,随访率94.23%;管理0至6岁儿童5278人,管理率88.71%;0至3岁中医药指导1587人,指导率55.57%;新生儿访视259人,访视率93.17%。并对全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血糖、肝功、肾功、B超、心电图等项目的体检。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培训。截止到目前,共建卡建证儿童278人,全部按照免疫规划程序进行预防接种,上报传染病22例,无漏报疫情。
(宋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