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汇聚,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济宁市第十二中学优秀教师团队风采展示
2018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编辑:陈鸿儒 组版:李腾 校对:周伟佳
专题
T11
  本报记者 周伟佳 通讯员 贾荣
  办学五十多年来,济宁市第十二中学在家长心中可谓有口皆碑。学校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勤勉的教师队伍以及优良的校风学风,受到市民赞誉和社会认同。学校拥有一支有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树立“尊重差异性,关注基础性,落实主体性,呵护创造性”的教学理念。成为一所社会瞩目,办学特色突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城区名校。
英语教研组—— “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班主任团队—— “爱”字当头,用关爱践行育才梦
  在济宁市第十二中学,英语教研组是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团队13名成员以老、中、青合理搭配,她们像一个个温暖而明亮的太阳,用教育的智慧和爱心照亮了学生成长的道路。
  登上三尺讲台28年,英语教师周红不忘初衷,一直坚持“让学生因我的魅力而热爱英语学习”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她善于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作业布置上,周红精选练习题目,减轻学生们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远程作业批改。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周红老师一直在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让学生感受老师人格魅力的同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教研组长,南囡老师率领的英语团队创造了多个英语成绩的辉煌。为了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英语教研组内开展“青蓝工程”,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一起探究学习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讨,这也成为英语教研组团队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所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情,但大家都愿意团结在一起,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参与研究。组内青年教师通过参与集备、观课、评课、磨课等活动,迅速成长。
  济宁市第十二中学拥有一支素质高、理念新、能力强、有朝气的班主任团队。团队中的22名老师将每位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自己的教学信念。
  “我们都是有孩子的母亲,班里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化学老师兼班主任郑翠俭说,担任初四年级班主任期间,班里一名男生引起她的注意,“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同学沟通。”作为班主任,郑翠俭先和家长沟通,充分了解情况。然后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助制定目标,并给予适当奖励。“他对化学很感兴趣,每次有进步就在班里表扬他,孩子逐渐变得自信。”在郑翠俭的帮助下,这位男生如愿考上心仪的高中,父母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三尺讲台,18年坚守。对待学生“爱”字当头,是生物老师李莉坚守的信念。每天早上,她与学生一起走进教室晨读;放学,她与学生一同走出校门。为了不让后进生落下,放学后她经常留下个别学生,在办公室里一对一地单独辅导。“我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认同感,和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刚毕业的一届学生中,班里有个文静、倔强的小姑娘,来自单亲家庭。面对这样一个缺少温暖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李莉总是格外关注和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心思细腻,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理解。”李莉通过循循善诱化开她的心结,使她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女孩脸上笑容逐渐增多,成绩也稳步提升,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的中学。李莉说,每当回忆起与学生的这些点滴,她总能感受到老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满足感。
语文教研组—— 发现学生闪光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体育教研组—— 创新体育教学,感受运动快乐
  在济宁市第十二中学,提起语文教研组,从校长到学生都会竖起大拇指。课后在一起研讨业务,已成为语文教研组12名教师的必修课。
  任教近30年,连续担任20多年班主任,年过半百的语文教研组长赵玮,早已成为教师的典范。由于常年积劳成疾,赵玮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赵玮从没因身体原因耽误过一节课。
  有时为了缓解疼痛,赵玮竟然跪在地上批改作业,很多同事看到这种情景都很不解,但在赵玮看来,这一切并没什么特别,“学校里很多同事都是带病工作,我这点小毛病根本不值一提。”
  “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赵玮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其中,陈芳老师在教学管理方面方法独到,业绩非凡,并在本学期兼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田甜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次在省市各种比赛中获奖;刘峰、荀欣、冯秀丽、付停停、邵会会等老师虚心好学,很快成长成为语文教学的骨干。在上学期任城区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付停停老师深情地说:“赵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们为之敬佩,是我们所有青年教师的榜样。”
  冯秀丽老师是语文教研组一位青年教师,从教几年来,冯老师一直爱岗、敬业,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用责任心和爱心陪伴学生成长。每当学生遇到问题,冯老师都耐心讲解,有时候熬到很晚才回家。“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但希望是最努力的。”冯老师说。
  整齐的步伐,标准的动作,响亮的口号……日前,济宁市十二中校的园内学生们正在进行小步操训练。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大课间小步操作为济宁十二中的一项特色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课余生活。
  为此,体育老师将小步操的动作要领为学生耐心讲解,坚持带领学生训练,除了天气有异常之外,从未间断。体育教师燕晓秋介绍,小步操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起到促进作用。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小步操”初见成效,如今学生们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作为山东省篮球、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研组长史先涛的带领下,教研组内四名老师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作为教学和活动的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举办学校体育节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篮球、乒乓球、田径代表队在区、市以及省级各类中学生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历年体育结业考试中,一直在城区名列前茅。
  教学方面,四名老师根据体育课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将赏识教育贯穿于教学。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达到科学、高效锻炼身体的目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