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公益看作企业责任,诚德之星张保乾——
恪守诚信精神,用爱心惠泽一方水土
2018年10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保乾经常与企业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生活上的难处。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邓超

  35年,如何将一家日用品小商店变为一家年产值一亿余元、拥有七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现任山东泉润集团董事长的张保乾给出了答案。在将企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他深知创业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对社会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亏待员工、客户,将诚信和爱心奉为自己人生道路恪守的信条,用一次次实际行动回报着这个社会。今年,他刚获得高新区善行义举四德榜诚德之星,再次擦亮了企业诚实守信的金字招牌。

  热爱公益事业
爱心反哺社会

  来到位于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的山东泉润集团办公楼二楼的党员活动室,“汇集八方之泉,润泽千家万户”12个字醒目地镶嵌在墙壁上,这是55岁的张保乾恪守的人生信条和兴业之道。创办山东泉润集团14年来,张保乾在全区洒下的爱心种子正在处处生根发芽。在参与高新区爱心校车工程后,张保乾致力于为高新区孩子提供安全便宜的校车,时常叮嘱校车司机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将每一个孩子安全送达。如今,泉润集团旗下已拥有68辆校车,承担了高新区80%的校车运行服务。
  “如果爱心工程只算经济账是行不通的,正是因为喜欢才想着将这份事业不断传承下去。”热心公益的张保乾在2003年之初念及王因街道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冒着多种风险,不顾当时的运营风险和他人的劝阻,坚持运营了35路公交车。刚开通之时由于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路况较差,行车困难,在明知赔钱的情况下他却坚持运营,这一干就是近5年。运行几年后,张保乾考虑到王因街道南部村庄村民出行不方便,他又运营了以村庄为站点的村村通客车,极大地方便了王因街道村民出行。
  “热爱”“感情”是张保乾时常挂在嘴边的字眼,在他看来,爱心是相互的,服务行业最应具备的就是爱心。作为一名热爱公益事业的企业家,2016年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他得知申家村村民马怀祥母亲瘫痪在床,其由于需要照顾母亲无法正常工作,张保乾便亲自承担起了马怀祥一家每月日常生活所需开资,并为他提供了一份洗车工作。不仅如此,张保乾还在全区雇佣了1000余名环卫工人,多为老人妇孺,解决了他们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弘扬诚信精神
铸就信誉企业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保乾不仅热衷于公益事业,诚信也是他一直秉承的兴业之道。2002年,张保乾经营的商店在代理某啤酒品牌的过程中,发现个别瓶内有沉淀物,张保乾得知后考虑到顾客身体健康,便召回了所有售出的啤酒并联系了厂家。但是厂家坚称啤酒没有任何问题不予处理,当时身边也有人说把有沉淀的啤酒挑出来,其他的可以继续拿出来卖,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但是张保乾严词拒绝。他坚决把这个品牌所有的啤酒全部予以销毁,这也让他的商店承担了很大的损失。
  除了公司经营,张保乾在生活中也处处践行着诚信诺言,1996年的一天,张保乾在店里捡到杨村矿家属区里买房子的押金条,于是他便跑到矿区多方打听找到了失主孙先生。孙先生要对张保乾进行答谢,也被婉言拒绝。在十余年的经营过程中,曾多次发生顾客将手机、财务遗失的事件,张保乾拾到后均全部归还给了失主,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张保乾也是一位爱“找茬”的人,哪里的红绿灯坏了、哪里的路需要修了、哪里需要增加交通警示牌了......这些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事,他都乐于“掺和”。
  在创办泉润集团的14个年头中,张保乾通过不断回馈社会,也为自己赢得了机遇和发展,张保乾多次被公安、交通、客运所、工商等单位聘请为“社会执法监督负责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先进个人”。2014年、2016年,张保乾又先后被评为“济宁高新区好人”“济宁好人”“济宁政协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员”“群众监督评议团群众代表”。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第六届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2016年,张保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随着公司一天天发展壮大,张保乾本人也在这条博爱济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