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国学的儒商
本报记者孔雨童
2012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平日里陈红波喜欢读一些国学方面的书籍。
     初见陈红波,一身淡色西服,说话时总是带着微笑慢条斯理。言语间谈得最多的就是国学。那些沉淀在千年典籍中的经典字句,从他口中不经意说出,带着个人经历的温润后的熨帖直入人心。
为了最初的梦想,踏上创业之路
  近日,记者在陈红波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
  “完全不像个商人。”成为安利经销商多年后,仍经常有人这样评价他。陈红波说,他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儒商,因为他所从事的这个事业,绝不仅仅是卖产品那么简单,它与国学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理念相契合,传递的信息是很多中国人还没有重视过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994年,陈红波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工作,妻子也在另一家银行上班,从那时起他们就已经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陈红波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总觉得“好像有些什么理想没实现。”1999年末,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事安利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好的市场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可以让自己自由发挥,又能和自己的儒商观念相融合的一个行业,正好能实现最初的理想。于是他一做就是11年。

“仁者爱人”以及同事和亲人
  在同事的眼中,陈红波是个“好脾气的人”。
  陈红波笑笑解释说,他的好脾气源于“《论语》的核心——仁爱”。在事业的发展中,他和同事之间彼此协作,亲密无间,陈红波觉得,他对同事有一份责任。如果有人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从自身找原因,和他们一起渡过难关。” 
  谈起家庭,陈红波总是毫不掩饰对儿子的赞叹。“一个很阳光健康的男孩子。”陈红波的儿子现在在澳大利亚留学。虽然身在国外,但受陈红波影响,对国学也很感兴趣,经常会看一些《论语》之类的国学典籍。
  儿子假期回国时,陈红波还特意把他送到一个读经班,但后来他发现,这样的读经班没开多久就关门了。因为大多数的家长忙着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补习班,追求高成绩,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拿出时间,去学习国学,去了解一下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陈红波有自己一套见解:“我觉得孩子从小就应该去接触些国学,这样他就懂得谦让,懂得关爱他人。作为成年人,我喜爱国学,认真领会其中的精髓,然后去影响我的后代,中国文化中很多珍贵的传统就是这样被传承下来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加强自我修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仁爱之人。” 
成功儒商的健康小课堂
  这是个星期天,在一间会议厅里,陈红波的小课堂照例开讲了。
  这天的主题是营养学,台下坐了满满一屋听众。讲台上的陈红波依旧语速缓慢,不时跟下面的人交流,耐心十足。陈红波的小课堂开了有几年,除了他潜心钻研的营养知识,陈红波还会时常给大家讲点国学。“第一次讲《孙子兵法》的时候,所有人都很震惊了。”陈红波回想着当时的场景,很多人都以为《孙子兵法》只是讲策略,教人如何用兵打仗,但却不知道这本书是以“仁爱”为前提的。“到我小讲堂的听众,不会觉得白来了两个小时的。”陈红波自信地说。
  “我绝不只是,或者最重要的并不是卖产品。”十几年里,陈红波一直在努力推广着大众营养和健康知识。虽然国人的健康保健理念还没达到发达国家那种普及的程度,但这个小小的课堂寄托了陈红波的理想。这些年来,烟台有上万人听过陈红波富含国学思想的营养课。当他看到很多人因此懂得健康的深刻意义,学会自我保养,身心更加和谐,他觉得自己的事业很有意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