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一块仙石之中,关于它的身世原本在《西游记》中“历历可考”。学者陈寅恪论证孙大圣原型最早为哈奴曼。而近来大部分学者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应为《三藏法师传》所记载的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内地胡人石磐陀,而这段传奇般的西天取经历史,竟被绘制在圣井镇张乙郎村大圣寺佛殿内的墙壁上,从而,这些古朴而精美的丹青记录了大圣古寺久远的历史。 翟伯成 大圣寺至少已有508年历史 远远望去,现存的大圣寺佛殿虽然有些破旧,但古朴庄重,硬山式结构,殿宇高崇,屋顶吻兽,梁架精壮,依然呈现出历史的沧桑。 走进大圣寺佛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砌在墙内有两块石碑,东面的一块是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即1595年)重修大圣寺的记事碑,由此可见,此寺院至少已有508年的历史了。从斗拱、砖瓦建筑来看,当为明朝初期的建筑。西面碑文记载的是康熙三十八年征地扩建寺院的情况,“随寺征地十七亩二分,地内草木均摊入地”。此寺院显然比现在大得多,根据村支书讲,过去还有大门、钟楼、鼓楼等建筑,文革时破坏殆尽。 《大唐三藏取经》壁画十分精美 进入大圣寺佛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殿内四面精美的壁画,无不充满着佛教艺术色彩。北面墙上中间画的是龙、虎图。上部已毁坏(笔者认为大殿的中央应为罗汉高僧图,即降龙伏虎罗汉图)。两边画的是“和靖咏梅”、“渊明采菊”、“茂叔赏莲”、“子猷种竹”。 东西两面墙各八幅,上部四幅较小,下部四幅较大,彩绘绚丽,山水、人物、花鸟皆有,十分壮观,画的是《大唐三藏取经》等佛经里的故事,笔法强劲,气势壮阔,以笔奋扫,神仙衣裾飞舞飘动,画工十分精美。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机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佛像壁画也随着盛行开来,成为佛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面墙的上部均以线条绘画的方式,画的是《西游记》的故事,以最精简的笔法表现了一种空灵的意境,展现出遨游天穹的虚幻风格。画面展示了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火,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从描绘的人物来看,十分逼真生动,皆用黑色单色线条描绘,与东西两面墙上的绘画显然风格迥异,有很大的区别,可推知此寺壁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绘制。 下部分是四大门神,从西到东依次为“年值——秦琼、月值——程咬金、日值——罗成、时值——单雄信”,皆为单色线条描绘,栩栩如生,尤其秦琼“双锏打出唐天下”英武神态跃然墙壁上,壁画保存十分完好,是章丘现存壁画之上品,十分珍贵。 为研究古服饰提供参考 殿内雕梁画栋,所有梁上都有花鸟绘画,大梁上有“大清光绪拾壹年岁次季春毂旦,领袖乡饮大宾附贡生李星褫,侄太学生毓兰等重修”字样,显然此寺在光绪年间又重修过。 殿外西南还有两方较大的石碑,一块为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寺院碑。另一块大部埋入土中,从部分字体可看出为明朝的施财善人碑。寺的北面还有两块文字碑和一块雕刻牡丹纹式的残碑,文字碑雕刻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残碑雕刻的牡丹纹十分精美。根据村支书和村中老者说:大圣寺的北面原有一座石牌坊,后毁坏。这些残碑可能是石牌坊的一部分。 大圣寺是目前章丘保存较好的寺院,特别是殿内的壁画,当年那些绘画高手以高超的技艺,以佛教为内容,又融入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使得壁画内容多采多姿,拓展了更宽广的空间。探讨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对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佛教的发展,对古代衣冠服饰的研究,对学习和借鉴佛教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