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美者,人也
2014年0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梁修先生及其书画篆刻艺术
  “梁修书画作品展”将于2月22日上午10点在山东博物馆一层东厅开幕。著名书法家梁修先生诗书画印皆能,几十年专注术论,性情淡泊、挚诚敦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可谓“德艺双馨”。而此次展览也将成为其艺术成就的较为全面的一次展示。
  ◇梁修
  1938年生,山东省高青县人,现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编审,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家。自1988年,连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顾问。书法作品参加过历届省展、国展。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中青展评委。作为山东省代表出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文代会。200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荣誉称号。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是三国时魏国的大书法家钟繇的著名论断。对此,宗白华先生作了这样的解释:“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从这一画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所谓心内之美,包括人的品质、学识、才力、理想、情感等等。每每欣赏梁修先生的书法作品,我就常常想起这句话。从梁修先生的书法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欣赏梁修先生的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浓郁的书卷气息和自然闲适、雅正含蓄的神韵。他的书法诸体兼善,均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楷书结构严谨,内涵蕴藉,秀健俊逸;其隶书平实中求险奇,方圆相间,纵逸疏朗,率真简穆;其大小篆稳重端庄,渊雅清醇,讲究趣味变化;其行草书在诸体中最为出色,习帖能得其超逸而避其纤弱,习碑能得其雄强而去其粗野,法度谨严,清新俊迈,隽永洒脱,神采流畅。
  梁修先生是一位学者型书法家。他书法的魅力,得益于他的书外功,蕴含着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他1938年生于山东省高青县,自幼颖悟,喜读书,酷爱书画篆刻。在20岁之前,他就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后来,他将阅读范围逐步拓展到文学理论和史学领域,举凡经、史、词章、语言文字、金石书画之学,多所涉猎。至如书史、书论、画史、画论、印学史、印论等,更在必读之列。于文学诗词,致力尤多。对清代乾嘉学风推崇备至,并潜心于他们的治学门径。他擅长古体诗词,26岁时所作五律《深秋步月怀人》已深得行家嘉许。其代表作《龙洞纪游十绝》、《滇游诗草》等,格律谨严,语言清新,意境隽永,置诸当今,已不多见。
  对于书法创作,梁修先生推崇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名论,以为学书宗旨。主张厚积薄发,自抒胸臆,反对随波逐流,拾人牙慧。纵观他的书法作品,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遵循艺术规律,入古而出新。他是一位坚定的古典派书法家,其书初学“二王”,上溯篆隶章草,下至宋元以来诸名家,均曾下过较深的临摹功夫。他临摹的“二王”和“宋四家”,几可乱真。如今虽已年过七十岁,仍旧临池不辍。对后学他曾直言:“为书之法,求新难,求古更难,余辈所恐者,非不新,乃不古也”。针对时下书法创作急功近利的倾向,他曾写过一首诗:“逸少暮年书乃善,诸君率尔便成家。芒鞋踏遍长安市,几度斜阳数落花。”梁修先生尊重传统,但他从不以惟妙惟肖临摹古人为能事。他赞赏黄山谷“领略古法生新奇”的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对古人优秀法帖既要“进得去”更要“出得来”,始终把追求活力变化作为自己创作过程的主要关注点。其二,坚持取法乎上,有高度难度。他是一位有艺术理想的书法家,给自己的艺术目标定位很高。对于中国书法史他如数家珍,特别对那些名碑名帖的精妙之处更是悉心探究,了然于心。如他对杜牧《张好好诗》情有独钟,并和孙过庭《书谱》作过深入的比较分析:“杜牧《张好好诗》、孙过庭《书谱》并皆佳妙,然孙书出神入化,仍不免循规蹈矩之迹;杜书本无意于矩矱,而法自我生。张融云:‘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杜牧可当之矣。”梁修先生对汉字书法的构成要素和书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在书法创作中,他讲究以线条质感的微妙变化感染人,把握住了笔法运动中的提按,抓住了点画使转技巧的关键,起笔和收笔,紧约飞动,既有含蓄之致,又有峭拔之姿,非深谙笔法不能凌此高境。有人说,欣赏梁修先生的书法就象欣赏优秀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表演,观众常常被运动员那眼花缭乱的高难度动作所吸引、所折服。其三,主张自抒胸臆,见性情才华。汉字书法深刻动人之处在于文字书写与书写者的精神情致在长期磨合中所达到的自然默契。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要整体和谐,最重要的是内容与形式要和谐,形式要从属于表现意蕴和情感。他充分发挥中国书法“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功能,把自己的性情学识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特别是在书写自己所作诗词文章时尤能做到以意运法,笔随意转,意在笔中。因此,他的书法虽有一以贯之的风采性情,但又往往因时因地因书写的心境及所书文句的感会不同而幅幅不同。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看到其手书《龙洞纪游十绝》大加赞赏,欣然题跋:“梁修道兄自书诗册,言词清新,书尤雅逸,如王谢子弟之有边幅者。拜观之际,漫题七言:南帖北碑久不和,因时所限自偏颇,梁公自有平衡法,心悟手摹未蹉跎。”
  梁修先生的书法成就是公认的。其实,他又是一位多项艺术兼擅的高手。他的绘画、篆刻和他的书法一样,格调高雅,不落尘俗。从他1964年所作《柳荫深处画船行》绘画作品中,不仅能看出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驾驭笔墨的功力,更能看出他非凡的天赋和对艺术高品位的追求。1978年创作的水墨速写人物肖像,造型准确,生动传神。他青年时曾于篆刻下过很大功夫。他以深厚的秦汉印基础,博采清季以来如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诸名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他创作的篆刻作品,篆文规范,灵动飘逸;章法结字布形,奇正相生;刀法冲切结合,任其自然,具有清新典雅的特点。而国画作品,拟青藤、学八大,笔墨恣肆,逸气横生,具有浑朴酣畅而又明朗秀逸的风神韵致,是典型的文人画。
  梁修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传统型文化人。他生性仁慈、谦逊、宽厚,不求闻达,与世无争,唯对读书和艺术矻矻探索,孜孜不倦,朝斯夕斯,乐在其中。曾取宋人朱希真词“累奏畄云借月章”之意,名其书室曰“畄云山馆”,曰“借月楼”。他在读书、读帖的时候,将历代文人和书画大家那种禅、道式的人生态度也“读”了进去。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既高尚其人,又以其“忘怀得失”之言甚合已意,遂命斋号“两忘斋”。在生活中,他清心寡欲,淡泊自处,不为世俗所左右,始终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态,与他相处让人总有如沐春风之感。如今,梁修先生虽已过了“不逾矩”之年,但他艺术的生命力却非常旺盛,常常不知不觉地而“逾矩”。无论他的书法,还是篆刻和绘画,都仍在不断临习、探索和变化之中。因为,他从不满足昨天的自己……        (文/晓光)
  ◥自作诗《山游遇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