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部电影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本报独家专访《同桌的你》导演——郭帆
2014年05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同桌的你》导演郭帆在济宁一中和同学们交流。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最近国内各大院线热映的《同桌的你》,唤起了不少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80后新锐导演郭帆,却是个能操着地道济宁话的济宁人。27日,难得有时间的他回到母校济宁一中,不仅见到了久违的班主任,还和学弟、学妹们一起畅谈对电影的感悟。
带上校徽,留下一张自拍照
  刚刚在济宁一中太白湖校区会议室里坐下,老师马涛就在郭帆面前放了枚红字白底的校徽。看到校徽的郭帆,立刻别到了衣服上,然后兴致勃勃地掏出手机留下一张自拍照。
  “我是1996年上的一中,那会儿还没有校徽呢。”郭帆表示,第一次见到母校的校徽,平时不怎么爱自拍的他也特别想拍上一张显摆显摆。 
  再次回到母校,不少对电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弟、学妹们,自然缠着他不停的询问着与电影《同桌的你》有关的故事。郭帆说,整部电影的叙事模式与他上学的经历不无关系。“大家可能注意到片中林更新的旁白,都像日记一样明确的标有XX年XX月XX日晴,其实这也是因为我自己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回想起高中时写的日记,郭帆开玩笑的对学弟、学妹们说:“你们现在可能没有写日记的要求了,我们那会儿不写还要挨批呢。” 
  而郭帆也透露,片中学生们因为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而去游行示威,其实也源自他在一中的真实生活。郭帆回忆说,那时他正在班里上自习,突然一位同学走上讲台,情绪激昂的表示一定要去游行谴责这一暴行。所以在拍电影时,郭帆也把这段记忆加了进去。 
一句嘲讽,给他奋进的动力
  虽然郭帆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可他的班主任房兆春一提起自己的这个学生,仍记忆深刻。“那时候就文质彬彬的,高高的个头篮球打的很好,而且喜欢画画,所以高中三年里,班里的黑板报几乎都是他一人包揽。” 
  因为从小喜欢画画,所以郭帆到了高中时,就特别渴望自己画的画能动起来。“这自然就是电影喽!”郭帆告诉记者,高三的时候他自己跑去北京报名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可那年恰巧不招山东籍考生,失落的郭帆回到济宁后,坐在他前排的一个女生有些嘲讽的说:“就你还拍电影?” 
  听到这句话,郭帆底气十足的对这个女生说:“15年后带着你老公和孩子,一起去电影院看我拍的电影吧。”回想起那段往事,郭帆觉得这也是他走上导演之路的一个小动力。 
  无奈的郭帆后来报考了热门的法律专业,但对专业不“专一”的他大学里还拍了两部微电影,并且一毕业就带着一张法律专业的毕业证,和两部微电影去北京的各大影视公司应聘导演。“人家十分客气的告诉我,你可以出去了。”郭帆笑着说道。
  就这样,在北京一家电视制作公司找到工作后,郭帆一边在这个领域忙碌着,一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在职研究生,从此才慢慢的踏上了拍电影这条路。
未来要拍一部家乡的电影
  高中毕业后,郭帆回济宁的机会越来越少。可无论何时回乡,他都要去一中校园里逛一逛。“听说去年咱们启用了新校区……”郭帆说。 
  重新走在校园里,郭帆告诉记者,除了办公楼他不常去外,校园每个角落都有着他的记忆。“篮球场、小花园,还有我上过课的教室。”虽然毕业已久,可走进母校,郭帆仍像孩子一样。 
  随着郭帆的作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他也在规划着未来的拍摄计划。他坦言,今后计划着要拍摄一部与家乡有关的电影。“虽然1999年离开济宁后,几乎一半时间都漂在外面,可我觉得无论是谁,只要有机会都不会忽略对家乡感情的表达。” 
  不过,济宁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郭帆也表示短期内无法进行相关电影的拍摄。“毕竟如何寻找切入点,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体现出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确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义无反顾的去努力。”郭帆也给所有有梦想的人建议,面对梦想,越单纯越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