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地扬尘污染成“监控死角”
居民呼吁:多部门联手尽早整治;环保人士建言:覆盖或绿化可减少污染
2014年05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侯艳艳

  市区多处政府储备用地变成渣土与建筑垃圾的倾倒场,政府如果要清运,花费不菲,乱倒渣土被指损公肥私(本报27日C03、C04版曾报道)。此事见报后引起广泛关注。其实,储备用地沦为渣土倾倒场的背后,还藏着另一件不得不说的事实,那就是:被倒上大量渣土的储备用地还是扬尘污染的重灾区,却在无意间成为“监控死角”。相关人士呼吁有关部门联手,尽早治理,在无法短期内清运走全部渣土的情况下,采取覆盖或绿化的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说被倒上大量渣土的储备用地是扬尘治理的“监控死角”一点也不为过。
  近期,烟台下大力气治理扬尘污染。对工地建设、渣土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各部门都有明确监管分工。“工地施工建设产生的扬尘污染由住建局负责管理,渣土运输和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则由城管局负责管理。”烟台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相关负责人说。
  可是,对储备用地的渣土扬尘污染,没有部门监管。国土部门是政府储备用地的监管部门,但是国土部门只负责监管在储备用地里乱倒渣土的行为,管不到扬尘污染。即使管乱倒渣土,也力有不逮。烟台市国土局土地资产经营中心工作人员说,面对渣土车的深夜突袭,工作人员无法做到24小时盯守,经常工作人员前脚走,渣土车后脚就来。
  储备用地被倾倒上大量渣土,没覆盖没处理,大风一吹,扬尘四起,造成的污染危害很大。据了解,北皂村、西林家村、火车站东侧等地方都有渣土山,扬尘污染很严重。
  周边居民呼吁多个部门联手,尽早治理扬尘污染。“移除渣土山要耗费巨大财力,短时间内完成的确不太现实,但可以先整治扬尘污染,堵住‘监控死角’。”有居民说。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说,对渣土表面覆盖和绿化,是解决污染的有效途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