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家教为何屡禁不止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波
  针对暑期以来家长们反映的有偿家教问题,枣庄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教师违规办班和有偿家教整治行动。经过暗访与充分的调查取证,目前已有8名教师受到查处。(《齐鲁晚报》8月5日报道)
  教师有偿家教的问题可谓由来已久,每年寒暑假期间,教育主管部门都要下发文件三令五申,明确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错误行为。但有偿家教的顽强生命力不容小觑,甚至令人咋舌,虽久经围剿,依然未见衰减之势。
  一些教师热衷于家教,关键是在“有偿”二字上,而且收获颇丰。教师利用日常业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进行有偿家教,一年下来,少则几千元到手,多则上万元入账。教师赚得盆满钵满,比在学校里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地工作领取的那一点点辛苦的工资,似乎更轻松更划算。在这股潜滋暗长的“拜金”潮流之下,一些意志不坚的教师就按捺不住心中对金钱的渴望,不愿甘守清贫的净土,不禁蠢蠢欲动起来。
  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负面影响很明显,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不但严重损害了教师群体长期以来铸造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而且背离了高尚的师德,使教师对学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诲变得软弱无力。
  治理教师有偿家教需多措并举,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与引导。只有坚定每一位教师的执教信仰,明确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队伍才会自觉摒弃社会腐败潮流的侵袭。其次,严控有偿家教不能光靠发发文件,或者坐等家长反映,职能部门一定要有责任前置的意识,主动出击严格执法,一经发现,坚决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处理。最后,寒暑假时间较长,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该精心组织教师的业务培训,让教师将精力用在钻研业务上。
 □读者来信 
  4日,一名车主在市中区北外环一加油站加完油结账时,获赠了一份《齐鲁晚报》让他十分惊喜。记者了解到,这家加油站从2007年就开始了加油送报活动,有些老顾客己经形成了加油并读报的习惯。(《齐鲁晚报》8月5日报道)
  看了报道,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挺好,让来加油的顾客既加了油,又为自己“充了电”,一举两得,为精神生活添了彩。无独有偶,《齐鲁晚报》7月21日也曾报道,在老城区一家快餐店,每天都准备五十份《齐鲁晚报》供用就餐者阅读,进店用餐的顾客一边就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报。
  每天早晨买份报纸看看,是不少人的习惯,据八大东门口卖报的刘师傅讲,他每天的报纸不到二小时就卖光了,以前买报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来买报的年轻人也逐渐多起来,年轻人爱读报的习惯在悄然兴起,也可以看出“低头族”从“屏奴”开始“转型”了。
  年轻人朝气勃勃,潜力大,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处在高速发展的数码时代,年轻人又成了“屏奴”、“低头族”的主力军,你看看他们:走在大马路上总是低着头看手机、站在公交车上也不耽误玩游戏、回到家里还是坐在那里看电脑,可谓是“屏”不离眼。
  众所周知,报纸是平面媒体,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以反复阅读且价格低廉,年轻人如果能从“屏奴”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经常看报,培养出对读报的兴趣,也能从中吸取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取世界、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无数成功人士,每天工作再忙,案头的那些报纸也要看一看,那是他们成功之路的一种重要力量源泉。年轻人还是少在“屏”前流连,“转型”到平面媒体中去,多看看报吧。
        (戴忠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